一
前幾天寫《獨行月球》的時候,很多朋友留言說看看《明日戰記》,看完了,所以有了這個標題。
這個標題不是說這個片子不好,而是覺得可惜了這麼好的特效。
主演是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三位港片影帝,類型又是末日科幻機甲爽片,再加上這片子2015年立項,2017年開拍,後期一直做到2019年,就這個好幾年磨一劍的勁兒,再差也應該有個兜底。
看完了,如鯁在喉。再次強調,不是片子差,而是太可惜了。
它的體感跟《獨行月球》最後的二十分鐘何其相似,你知道片方很認真,你也知道題材是非常棒的題材,但它就是在最關鍵的時刻給你掉鏈子。
他們試圖讓你思考。但你一思考,就全是破綻。還不如不讓你思考,從頭打到尾更好。
(警告:以下內容有劇透)
二
先說劇情。這個片子它就不該有劇情。
它設置了一個世界毀滅、空氣有毒的末日背景,為了生存人類制造了天幕(也就是高科技版空氣凈化器),但突然被隕石砸漏了,隨之而來的外星植物見水就長,四處殺人。
一般到這兒,好萊塢會張力拉滿,直接搞一個機甲幹巨獸的故事,我機甲直接噴射火焰燒死你個植物,別問燒不燒的死,我就問你爽不爽就完事兒了。
《環太平洋》就這麼搞的。不要動腦子,殺殺殺,配合特效爽就完事兒了。
但這片子非得以警匪片的拍法講了個特種作戰的故事。
上一個這麼操作的片子,是劉德華演的《未來警察》。最終效果大家都看到了。
科學家研究了讓它變成植物空氣凈化器的基因子彈,男主就帶著藥去任務地感染它,任務一失敗,大領導就扔炸彈,炸死潘多拉和十六萬人。看到這兒,我眉頭一皺。
片子給出的解釋是,如果緊急疏散會死更多人,要下雨了,沒時間了,所以男主必須要抓緊時間。
……行吧。
於是男主帶隊九死一生,在一把手故意要搞死自己的情況下,幹死了一堆外星蟋蟀人,幹死了一堆機器人,幹死了兩個戰甲,最後幹死了潘多拉,一發入魂。
爽嗎?爽爆了。
男主的戰甲也分多種形態,植物擇人而噬,生長出來的蟋蟀人也面目可憎,它會直接咬住男主隊友的喉管,也會振動尾翼召喚同類。但它在男主的一梭子子彈下,會濺射出無數汁液。
就殺,男主就開著車亂殺,殺完蟋蟀,大BOSS派來的機器人也來了,男主用外骨骼給它們頭扭下來,用車門給它削的支離破碎,拿軍刀對砍。
最終戰甲來了,拿RPG跟它中路對狙,隊友抱著同歸於盡的態度拉它墜落,機甲不甘地嘶吼,但男主依然完成了任務。
就以特效而言,這是好萊塢水平的作品,我對它所有預期就是,一百分鐘給你,鏡頭也給你,你跟我好好講講一個猛男是怎麼用螺絲刀給外星人天靈蓋掀開的故事,就好了。
我對劇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夠自圓其說就行,不強求。
我不動腦,你就讓我爽。你們哥仨不都是貪玩藍月曾經或潛在的代言對象嗎?你們老哥仨不是擅長一刀999嗎?有你們仨辦事,咱還能讓外星植物人欺負咯?
都燒了,爺給你都燒了。做到這點,就及格了。而且考慮到這個特效確實牛X,再加分也沒問題。
三
及格了,沒問題。但你是多一分你都不考啊。
萬萬沒想到,你這劇情它怎麼就這麼拉啊。
本來落點該濃縮濃縮再濃縮,背景稍微一過,鏡頭就放給古天樂一行人嘎嘎亂殺就完事兒了。偏偏開頭扯了十分鐘的背景才入戲,玩兒起了格局敘事。
本該一腳地板油,男主直搗黃龍的故事,你偏偏在中間加了一個幹啥啥不行坑隊友第一名的智障新兵蛋子,和一個敢在龍潭虎穴跟怪獸玩捉迷藏的野孩子,一行人被蟋蟀人頭都快錘爆了,還得抽空帶孩子。
你不說你這是執行任務,我尋思你們老哥幾個帶孩子春遊呢。
這本該是不費腦子的劇情,你偏要讓張家輝給我下一盤大棋,而且還是一開始就謎底都在謎面上的大棋,我都可以裝傻看不出來了,我都已經腦補好了,領導就是不想讓世界變得更好,就是想通過天幕壟斷人們的生命,讓自己世襲罔替。
但張老師偏偏化身謎語人,面無表情的說了句天幕就是我,我就是天幕,你以為他還會有折騰男主的後手,但他隻會調皮地用手槍自殺。現場演繹耶穌都留不住我,阿偉已經死了。我都傻了。
讓一個影帝演一個沒有演技的角色,這比讓他好好演難多了,這到底是什麼新型折磨方式。
更騷的是,就一百分鐘劇情,你偏偏又加上男主的喪女之痛回憶殺,新兵蛋子的愛情劇情,一群人過去的兄弟情,將你的觀影體驗拆得支離破碎。
就這點文戲,加了還不如不加。加了就逼觀眾動腦,要加,你就加全,你特效已經這麼牛X了,你就用牛X的劇情再給我一大逼兜,讓我直呼你牛X。
現在我腦子動起來了,開始認真思考了,這片子就破綻百出。
我好奇大BOSS手下這倆笨X機器人怎麼就是掃射不中男主一行人;
我好奇人類文明都能發明機甲了,它怎麼就不能扔一箱百草枯;
我好奇咋就非得死十六萬人,把所有人都疏散完,然後多扔幾枚導彈不一樣能解決問題嗎?
都是問題。
不加文戲,全靠特效殺殺殺,一白遮百醜。純粹爽片沒問題。
加了文戲,還沒加好,顯得小家子氣。
最微妙的一點是,在這方面,擊敗自己的不是別人,是時間,是曾經的自己。
從2015年立項開始,片子中想要拍的“我與兄弟上刀山”的敢打敢拼雄豪氣,這股港片反復反轉抓內鬼的無間道感,早就被挖掘完了。追龍、反貪風暴、掃毒、使徒行者……太多了。
都是老幾位拍的,都是精心設計的,都是最港片味的內容。恰好是這些自己拍的後來者,在文戲領域,擊敗了本片。
港片的黃金時代,一眾創作人員想好了酷炫的動作場面,然後當天再拿差不多的劇情穿起來,一部爽片(當時的動作戲)幾十天就可以上映。現在這片子也是得了同樣的病。
爽嗎?夠爽了,前所未有的爽。
可文戲還是曾經那樣,經不起推敲,讓你懷疑都能花幾年琢磨特效了,怎麼就不肯多花幾個月琢磨劇本,劇情反而拖累了特效的成果。不如不要。
這花,不如不雕。不雕更好。
四
盡管如此,這片子值得被獎勵。因為特效做的真的好,你一看就知道人家的誠意。
就沖這股真誠勁,這股毫不吝嗇砸特效,滿腔熱血恨不得灑給你看的樣子,它商業上就該有回饋。有缺陷的好片子,也是好片子。
做特效都能做這麼多年,如果劇本再磨上幾年,一定等得到更好的作品,但是從商業投資回報率上講,沒人等得起。
這片子也沒法打分。不說2017年,哪怕它2019年流浪地球以前上市,它都能夠在當年亂殺。
隻是時間變了,我們眼界廣了,那隻能說你眼中好特效能加持多少分,這個片子就可以在6分的基礎上加上多少分,就得到了最後的得分。
但可以說的是,這個片子的出現是個好事。
一個當年就這麼認真做的作品,足夠讓無數打著科幻名頭胡搞的作品汗顏,看看人家是怎麼做的,人家是怎麼對待觀眾的,你們也敢叫科幻?你們不配。
以後機甲類的題材,就從這個標準起步,這片子就是特效的門檻。所有不如此的片子,都給爺爬。
卷起來,都帶著這股認真勁,卷起來。科幻這個類目,就真正的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