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遊戲,比起遊戲屬性,更多的是提供一種短平快的娛樂服務。/ Pinterest
比起創造一款截然不同的遊戲,“超休閑遊戲”的發力之處是瞄準玩家心理,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他們會願意把時間花在哪裡。
在遊戲裡和玩家“同步心理”,實時服務要實現的並不是將一款遊戲運營到天長地久,而是在許多遊戲中復制相同的模式,不斷合並拓展新內容,這就是手機遊戲的未來。
《羊了個羊》的病毒式傳播,提供的亦是一種實時服務。
人均“社恐”的當下,並不意味著我們對社交需求有所減少。我們並不是不需要社交,而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社交。
遊戲社交的一個經典例子。/ 《動物森友會》
《羊了個羊》的走紅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無需花費現實社交中的大量精力成本,亦能隨時加入話題交流。
玩遊戲隻是一個借口,在下一款《羊了個羊》走紅之前,不妨問問自己,如果“玩遊戲”不重要,什麼才是最重要?
參考資料:
[1] 羊了個羊到底咋通關啊!狂玩100局後,我鬥膽提出了一些分析 | 畢導
[2] 在朋友圈看100遍也不會點的小遊戲,為什麼換成《羊了個羊》會上當 | 遊戲研究社
[3] 奇葩遊戲《羊了個羊》火爆全網,同類遊戲海外月收入竟超7000萬?| GameLook
[4] 小遊戲大廠Rollic創始人采訪:超休閑遊戲未來路在何方?| Game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