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處境多麼艱難 ,對“假賭黑”零容忍的底線不可退讓,否則無異於飲鴆止渴。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網 (ID:eeojjgcw),作者:伍裡川,原文標題:《“適當包容假球”是偽命題、真毒計》,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一周內,中國足協三次就“假賭黑”現象嚴厲聲明態度。這不太尋常。
8月22日,中國足協召開全國足球行業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工作會議,表示將聯合公安部門,對中超、中甲和中乙三級聯賽的假賭黑現象進行嚴厲查處。8月18日,足協向職業聯賽俱樂部負責人喊話稱:已接到有關部分俱樂部參與賭球的舉報,將與公安部門攜手展開調查,共同打擊足壇賭球違法犯罪活動。此前一天,足協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各類足球賽事賽風賽紀工作的通知》。
這些表態都源起一場比賽。8月7日,在廣東省運會男足U15組決賽中,清遠代表隊3-1領先廣州代表隊後,詭異地連丟4球,讓冠軍旁落,也被公眾質疑打假球。中國足協、廣東省紀委監委相繼介入調查。
從歷史視角看,中國足球的最大敵人一直是“假賭黑”。2009年,中國足壇就掀起過史無前例的打假掃黑風暴,多名足協高官落馬。
當下與13年前不同的是,現在很多職業俱樂部都面臨“活下去”的現實困境。在三年疫情的猛烈沖擊下,全世界的職業足球俱樂部日子都不好過,但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窘迫之狀比想象得還要突出。
由於母公司——尤其是房地產公司相繼陷入財政危機,一些俱樂部選擇退出。而2020年開始推行的中性化冠名新政,減弱了投資人入場接盤的興致。在本身運營能力就不足又缺乏足夠資金註入、債務糾紛頻仍的情況下,很多俱樂部雖然勉強留在聯賽裡,但舉步維艱,欠薪成風。蒿俊閔等一眾名將無奈上網討薪,在中國足球版圖裡塗上蒼涼的符號。
在這樣的背景下,“假賭黑”似乎披上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的外衣,輿論也不乏“如果打一兩場假球能換來球隊一個賽季生存無憂,可以理解”的聲音。
但要強調的是,不管處境多麼艱難 ,對“假賭黑”零容忍的底線不可退讓,否則無異於飲鴆止渴。在金元足球退潮、疫情沖擊不休的局面中,中國足球已陷入重重危機:國足從十二強比賽中鎩羽而歸並歷史性輸給越南、中超大牌外援離去、解散和退出一度成風、聯賽競技水平下滑、人才嚴重斷檔……中國足球已經不起“假賭黑”的戕害。
世界范圍內的所有俱樂部也都要“活下去”,但中外足球這麼多年的發展史早已證明,不論什麼時候,“適當包容假球”都是偽命題、真毒計。假球隻有一場和無數場之分,靠假球帶來的利益“輸血”,不是難以為繼,就是徹底墮落,最終毀了中國足球。當年,正是因為“假賭黑”橫行,“你好我好大家好”,中國足球才會在迎來打進世界杯的高光時刻之後迅速沉底,直到今天還沒有恢復當年之勇。
“假賭黑”造成的更糟糕的後果是足球環境的崩壞。一國足球的發展,關鍵在“人”。但正如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8月22日會上所說——“扭曲環境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球員”,用一套潛規則、黑規則逼人墮落的“假賭黑”風氣,首先毀的就是“人”。
讓公眾尤其擔憂的是 ,此次廣東省運會疑似假球發生在U15賽段 ,這些隊員都是正值價值觀塑造時期的少年 。如果這些孩子不是在一個健康向上 、公道正派的環境中訓練和成長 ,又如何期待他們未來挑起中國足球的大梁?長此以往,足球長遠發展所需的人才資源供給,如何保障?
中國足球從未少過多事之秋,但2022年的多事之秋是由一群少年球員不名譽的比賽開啟的,在“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語境中,這一點更令人心悲涼。我們無法接受“中國足球的未來”也有樣學樣地卷入功利的、市儈的、可恥的足球。為今之計,唯有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和“假賭黑”風氣作殊死搏鬥,才能保住中國足球最後的根基和血脈,以此邁向深遠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