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都有華人街,整條街都有賣國貨的商鋪,印度也不例外。加爾各答—昆明的直航滋生出一支飛行旅行買貨團。
這支隊伍,頭一天晚上從加爾各答機場出發,第二天晚上坐昆明航班回來,這樣的往返還不需要住宿,就像“駱駝運輸隊”那樣,從國內打包各種產品後,人肉托運過來,每天的航班上還有他們的保留座位數。
如果你曾在昆明機場碰到他們,並且一起辦理登機牌的話,就會對這支長長的隊伍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爾各答的“new market”一度成為這些國貨的批發集散地,玩具、衣服、眼鏡、箱包都是散落到這裡的攤位上販賣。
廣東和浙江的小商品批發城也聚集著許多印度買手,印度當地需要什麼,直接付當地盧比,國內就可以拼箱發貨,非常靈活方便,這些是很多印度人眼中的貿易“繁榮”。
2011年加爾各答總領事館牽頭成立了中資企業商會,當時20多家正式註冊的企事業單位的員工都加入了進來。
阿朵剛開始接觸到的中企員工,在這裡做工程承建的企業居多,工程承建時間一般比較長,員工來往和後勤服務都需要有人常駐。
這裡特別需要提到的是,阿朵剛到這裡時,每天下午2~5點的用電高峰都有停電的措施。
通過讓部分片區停上1~2個小時的電,來緩解用電高峰的壓力,有時還需要停上4個小時或是一個晚上也說不定。當然還出現過印度全國大停電的缺電狀況。
阿朵記得學校在漢語水平考試時,最怕在5月份舉行,出現停電的概率非常大,提前都需要做好補救措施,而且在盛夏的季節,如果沒有空調,哪裡都呆不了。
而現在的印度,10多年過去後,家庭用電都已經不再需要蓄電裝備了,這離不開中企電力公司進入印度帶來的攻堅成果,為印度基礎建設作出的成績。
再有就是中企對印度通訊業發展的貢獻,從開始與印度電信巨頭合作手機打開銷量,到阿朵某天忽然發現辦公室裡同事都在用中國產的手機,華為、小米、VIVO、 OPPO、樂視手機等等,整體發展速度還是很驚奇的。
中企用品質和合適的價格迅速就讓印度人都能用得起智能手機。
出海印度的行業現在已經非常廣泛,各行各業都來印度發展市場,TikTok 在2020年就有2億多的客戶使用量,字節跳動近來也在準備重回印度市場。
10多年前從印度基礎建設的投資,到智能電器的市場、數據中心等基礎平台的搭建,再到年輕人喜歡的載歌載舞的網絡視頻、網購平台,中印貿易層層搭建,開花結果。
也有不少品牌在印度市場走了一遭後,雖然未能在這裡贏得滿堂彩,但後來卻風靡全世界,像一加手機、跨境電商SHEIN等。
一時,在“中印一個聲音,全世界都會傾聽”的兩國外交親密期間,投資潮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的。
圖片來自:作者供圖
印度的制藥產業以及其他工業的發展,都有國貨背後的助推力。即使現在印度想加快本地制造業的發展,但是產品的制造加工還是離不了中國國產設備和技術的支持。
疫情這兩年,看似兩國關系的“冬天”,中國品牌的手機還是占了大量的市場。
阿朵去當地親朋好友的家中,看到最早在印度的中國品牌,竟然是一直很低調的海爾,甚至當地人都不太清楚這是個中國品牌。
實際上,海爾微波爐、冰箱、冰櫃、空調、手機,各種產品市場上都有,幾十年間,這個品牌卻在印度市場上一直享有一席之地。
當前印度在政策上,想擺脫對中國制造的依賴,尤其在原料藥和手機產業方面,都在加快當地生產制造的宣傳和投資的步伐。但當地人並不買單,因為印度市場就是價格說了算,市場的未來肯定還是交給市場來決定。
如今印度的港口、橋梁、工業園區和機場等建設都有海外資金的進入,蓄意待發的發展畫卷終於要打開了。
疫情終將要過去,印度發展市場是肯定的,但任何需要準備來印度,或是來過印度的企業,都流行一句話:“投資有風險,進入印度市場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