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裡“淘金”,也促進了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
坦桑尼亞所在▼
那麼,在中國人在坦桑尼亞主要做什麼工作呢?又過得怎麼樣呢?
從坦贊鐵路說起
坦桑尼亞不是中國人在非洲分佈最多的國家,也不是中國在非洲投資最多的國家;但卻是中國在非洲最“鐵”的國家之一(盡管近年來含“鐵”量有所下降)。
挺多坦桑尼亞“老鐵”都喜歡中國▼
20世紀60年代初,現在坦桑尼亞的兩個部分——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分別獨立,中國即與二者建交。1964年,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決定合並,成立“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我國自然延續與坦、桑的外交關系,將1964年4月26日坦、桑聯合日定為與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建交日。
1965年,劉少奇與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簽署中坦協議(圖:Wiki)▼
1968年,尼雷爾訪問中國(圖:Wiki)▼
1970年,應坦桑尼亞開國總統尼雷爾的請求,中國在自身還極為困難的情況援建溝通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的鐵路——坦贊鐵路(又稱“自由鐵路”),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成套外援項目之一,這是中坦友誼的象征。
坦贊鐵路,“非洲自由之路”▼
為了做好坦贊鐵路援建工作,中國克服了極大的困難,其中,68名援建工作人員犧牲,多數長眠於非洲大陸。
位於贊比亞的坦贊鐵路紀念公園中
高聳的紀念碑默默緬懷著當時犧牲的同胞(圖:Twitter@WuPeng_MFAChina)▼
坦贊鐵路為坦桑尼亞等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管道;坦贊鐵路還為新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奠定了中坦友誼的基礎。
坦贊鐵路,連通了中坦友誼(圖:chineseposters)▼
這份友誼,至今還很“鐵”(圖:YouTube)▼
自獨立以來,中坦一直維持了良好的政治經濟關系。坦桑尼亞政局長期穩定,“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坦經濟合作進一步密切,到坦桑尼亞工作的中國人逐漸增多。
到疫情前,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在坦桑尼亞工作,各方說法不一。一般認為,疫情前在坦桑尼亞有中國人約3-5萬人(最誇張的說法有30萬,這裡並不包括極少入籍的坦籍華人),主要集中在前首都達累斯薩拉姆(一般被當地中國人簡稱為“達市”)的Ilala區和Kinondoni區等地。
達市位於坦桑尼亞東海岸是坦桑尼亞最大的城市▼
2020年疫情大規模爆發後,在坦桑尼亞的中國人數量下降到6000人左右。
那麼,在坦桑尼亞的中國人主要做什麼?
“淘金”在坦桑尼亞
1990年代以後,隨著冷戰結束,非洲在西方國家地緣政治的地位一落千丈。一些西方國家將非洲視為“失敗的大陸”,將非洲和黑人視為“白人的負擔”,大量的西方資本撤出非洲。
但中國沒忘記非洲的朋友們,在非洲有眾多援助項目,幫助他們建設國家(圖:udsm.ac.tz)▼
此時,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新一波中國僑民最初來到坦桑尼亞的目的是在建築、紡織或食品等行業工作。
第一類在坦桑尼亞工作的中國人是基建技術人員和工人。
中國的“基建狂魔”聲譽是靠廣大基建工作者拼搏出來的。得益於兩國良好的國家關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在坦桑承擔了許多基建項目,既有大型的如機場、橋梁、體育場等,也有一些中小型的項目,例如公路、大樓等等。
坦桑尼亞的國家體育場就是由中國出資並承建的“特殊援助項目”(圖:wiki)▼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20年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新簽承包工程合同56份,新簽合同額11.6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4.56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1815人,年末在坦桑尼亞勞務人員3150人。
預計在2024年建成的東非最長的橋梁Kigongo-Busisi大橋,也是由中國公司承建的(圖:twitter@ChineseEmbTZ)▼
坦桑尼亞總理卡西姆·馬賈利瓦視察大橋項目(圖:twitter@ChineseEmbTZ)▼
這些基建項目的中國工人,平時住在項目工地臨時搭建的宿舍,也有些公司會為部分員工租住當地的居所。承擔這些基建項目的大多是大型國有企業,相較於國內,坦桑尼亞的消費水平較低,但是基建企業給出的工資卻不低。
一些項目工地為工作人員或管理團隊建設的營地往往設施齊全,有時候會被稱為“中國之家”或“中國大院”,有自己的保安、乒乓球桌、廚師、電視、來自中國的視頻和DVD媒體、運動場地,當然也包括中國人的民族技能——種菜,甚至養殖畜禽。
過去由於安全原因和語言、文化的差異,居住在工地上的中國人較少與當地社區互動。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同時也為了降低成本,近年來許多中國項目工地和駐坦桑尼亞的中國公司開始雇傭當地人,承擔包括工人、廚師、園丁服務人員和技術人員在內的各個工種。
通過這種方式,中國項目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服務當地社區,也為坦桑尼亞培養了一批數量的技術人員、工人和其他人員,為坦桑的經濟發展奠定了人力基礎。近年來,中國在坦的項目工程也更加註重企業社會,加強了對當地社區的融入力度。
培養感情先從春節的一盤餃子開始(圖:udsm.ac.tz)▼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外,坦桑尼亞資源豐富、風景壯美,還擁有廣闊的可耕地資源,加上兩國經貿合作廣泛,也推動一些中國商人到坦桑投資興業。在坦桑尼亞註冊的中資企業接近700家,其中國有企業近百家,主要從事工程承包、投資以及雙邊援助項目。
中國在坦桑尼亞的援助項目可以說是很廣泛了(圖:iprcc.org)▼
目前,中國在坦桑尼亞投資以經營或跟蹤多年的項目為主,涉及礦業、制造業、加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農業、貿易、物流等領域。
中方投資項目主要包括劍麻農場、現代農業產業園、陶瓷廠、鋼鐵廠、水泥廠、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等。中國人還在坦桑尼亞開了數千家店鋪,提供小商品、餐飲或者中醫理療服務。
在外漂泊的中國胃總需要這麼一家華人超市來拯救(圖:eamonka.com)▼
華商在坦投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創造了至少10萬個就業崗位。
中資企業主要分佈在坦桑前首都達累斯薩拉姆(達市),但是在坦桑尼亞主要城市和旅遊勝地,也有中國人經營的企業或店鋪。
在坦投資和經商的中國商人克服了語言、文化、社會和政治等方面的差異,逐漸在坦桑尼亞紮根。在把中國商品銷售到坦桑尼亞的同時,也把一些中國文化和生活習慣帶到了這裡,例如由於與中國合作的增多,在房間和會議室裡擺放鮮花成為坦桑的“流行趨勢”。
除了在當地工作的人員外,坦桑尼亞還是一個新興的中國人旅遊目的地。
2015年,荷蘭一家旅遊網站將坦桑尼亞被評為非洲最佳旅遊目的地。坦桑尼亞有著壯麗的自然景色和秀美的海島風光,是非洲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的國家之一,《孤獨星球》說“當許多人想到非洲的時候,他們事實上想到的是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不僅有塞倫蓋蒂大草原動物大遷徙,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山,恩戈羅恩戈國家公園和美麗的桑給巴爾島海岸,還有非洲三大湖泊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和尼亞薩湖(馬拉維湖)。
但是近年來,坦桑尼亞旅遊業受到疫情的重創。
非洲有風險,淘金需謹慎
在坦桑尼亞的中國人,在自己“淘金”之外,也密切了兩國經貿關系。但是,在當地的中國人也要承擔一些壓力與挑戰,諸如生活條件落後,作為剛剛邁入“中等收入國家”門檻的國家,坦桑尼亞醫療、購物和交通等均較為落後。
雖然實行全面免費醫療,但是坦桑尼亞醫院的藥品數量及品種有限,而且醫療水平發展較為落後,曾發生過中國人患者因為本不致命的疾病最後不幸去世的故事。
此外,坦桑尼亞的治安不佳,尤其是近年來受小型武器流入、難民、投資環境惡化和社會就業率低等因素影響,犯罪率有所上升,也發生了個別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
盡管絕大多數在坦中國人都遵紀守法、勤勞致富,但是也有少量的不法之徒,從事一些坑蒙拐騙或走私違禁品(象牙、紅木和犀角之類)的非法勾當,引起了包括廣大在坦中國人的深惡痛絕。
美麗的象牙背後,卻是一條殘忍的黑色交易鏈(圖:Flickr)▼
但這些違法行為隻是極個別不法之徒的個人行為,卻經過西方媒體的過度炒作,嚴重影響了在坦華人和中國的形象,也影響了兩國經貿關系。
雖然如此,但是絕大多數在坦的中國人用辛勤的汗水闖出一片天,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踐行著中坦友誼。有鑒於此,坦桑尼亞前總統本傑明·姆卡帕(HE Benjamin W. Mkapa)將坦中關系描述為“超越了傳統的政府對政府的接觸,延伸到了民間的合作”。
中坦友誼,未來可期(圖:chinesepo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