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9頻道也有一段特別的天氣預報視頻,同樣是因為事故收獲了意外的人氣。當時因為技術故障,播報員在直播時遇到了綠幕影像的殘影。但她並沒立馬停下直播,而是開開心心地在攝像機前玩起了“影分身”,直到故障排除才恢復了正經的播報天氣模式。
如果按照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即便這些場景裡很多模型還不夠精細、渲染得也和大作遊戲沒法比,可放到這些實地應用中,也已經有了十分不錯的效果。但其實這些畫面,其實都來自他們三四年前的節目內容。
經過幾年時間的技術積累,他們早已經把遊戲引擎和MR(混合現實)玩得更加爐火純青。
3
在很多年前,The Weather Channel其實也和其他天氣預報一樣,同樣是一名主持一塊綠佈走天下。這些年裡隨著技術的進步,他們也曾嘗試過把3D動畫加入到節目中,但因為制作費時費力並沒成為他們的固定內容。
他們9年前的節目畫面
在美國,天氣預報節目裡並不隻有播報。除了最基礎的天氣播報,還會請來專家分析天氣的走勢,當做一個人們關心的話題來聊。
特別是當遇到災害氣象時,相關頻道都會將其打造成一個由系列報道構成的專題節目。除了播報和嘉賓分析,還會給觀眾科普這些極端天氣的基本知識和註意事項。
所以自2018年起,Weather Channel就和一個名為The Future Group的團隊展開合作,針對這些氣象災害裡的分析和科普,讓觀眾更生動直觀地了解到極端天氣下應該怎樣做。
就像我們最能從電視中感受到台風天風力的時候,往往是哪些記者在狂風中抱著電線桿,聲嘶力竭大喊著“我說不出話”的時候。Weather Channel把主持人派到這些虛擬的災害氣象中,既讓他們避免了直面危險,也達到了讓人感同身受的效果,因此大受好評。
於是這樣一種遊戲引擎和天氣預報的奇妙組合,就漸漸成為了Weather Channel最知名的節目。
隻不過在這個時候,這項技術在節目裡的運用還有著不少限制。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主持人腳下用來定位的那個灰色圓圈。當時很多這檔節目的忠實觀眾,還會在節目下吐槽:“明明這個灰圈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他們還總讓我們趕緊離開。”
到了2020年,兩個團隊幹脆正式成立了一個新工作室,專門負責天氣內容的模擬,因此收獲了更好的效果。
在新工作室成立之後,很多時候Weather Channel的直播間就隻剩下了兩個圈,所有演播室的屏幕、設備全都被擋在了特效之外。
以往要在背景裡實現的效果,現在也能更自然地融入到主持人所處的環境中,並以更立體、真實的效果展現給觀眾。
根據他們的官方介紹,以往這樣的效果因為是專題節目,都是以提前錄制再後期處理的方式進行。而在新工作室的技術升級後,他們已經可以做到實時直播這類效果,讓這些特效不僅僅停留在災難節目中,也能運用在日常的天氣預報裡。
在他們最近的一個相關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畫面水平又有了提升,主持人腳下的灰圈也已經消失不見,實現了和場景的完全融合。按照這個趨勢,可能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體驗到他們推出的沉浸式天氣預報了。
他們5個月前的視頻內容
結語
隻不過就算是這麼酷炫的天氣預報,依然面臨著短視頻浪潮的沖刷。
自兩個月前開始,The Weather Channel突然把他們油管帳號的運營重心,轉移到了短視頻上。現在打開他們的官方頻道,已經很難在這兩個月裡找到一個橫屏的長視頻。
比起制作起來費時費力的專題節目,或許他們認為短平快的短視頻節奏,更符合天氣預報功能性的定位,也更符合如今人們的觀看習慣。可在他們的頻道下,總有一些人仍在提及曾經橫屏的橫屏內容。
但就像前面那些絞盡腦汁吸引觀眾駐足的天氣預報一樣,這些自負盈虧的節目並不是方向的塑造者,而是不得不跟隨大勢求變的追隨者。技術並不改變我們,而是我們在用技術改變自己。
而與此同時,站在少數一方並不意味被拋棄,即使選擇了兩條腿走路,依然不妨礙右腿練就一套好腳法。正如The Weather Channel的觀眾都明白,當極端天氣再次發生時,他們生動的專題報道依然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