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這裡,導師就是明星。
男女撒潑互撕的戲碼,從來都不新鮮,更讓電視機前的無數姐妹欲罷不能的,是情感導師們的點評大碰(混)撞(戰)。
馬丁就是其中一員。
自稱“非科班出身男主持”,馬丁喜歡親切地稱呼嘉賓們“姑娘”“小夥子”,懟起人來卻一點不含糊。
這還沒結束,轉過頭他又對女方一頓輸出,“你越得不到還越想要,醒醒吧!”
男女一視同仁,指點江山各掄一拳,堪稱“平權先鋒”,讓本就看這對奇葩情侶不順眼的觀眾,紛紛直呼“過癮”。
當然了,作為一檔2011年播出的老牌婚戀節目,敢上《愛保》的也都不是啥普通人。
當著全國人民的面,不少“潑男惡女”都敢直接扯起頭發、揪領帶,馬丁也常敗下陣來。
真正扛起導師大旗,把犀利進行到底的,還得是“毒舌流派”代表人物,AKA婚戀節目大魔頭——塗磊。
大概是師承魯迅“棗樹文學”
和塗磊走類似“凌厲流”的,還有《非誠勿擾》的導師——主持人樂嘉。
樂嘉的特點是很愛打斷嘉賓講話,毫無心理負擔。
即便他對面那個“作精女孩”已經被懟得羞愧暴哭,感覺下一秒就要自掛東南枝,樂嘉還能乘勝追擊:
“哭?你還好意思哭!”
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沖突設定叫“隨時打斷”,是樂嘉提議節目組加的。
《非誠勿擾》正是在這個改動後,收視率飆升,觀眾代入感爆棚,播出三個月就成了國民現象級節目。
類似拿捏了收視率密碼的,還有當時走“男閨蜜流派”的導師,包括陸琪、瞿瑋等人。
這些情感導師們,就像為節目註入了靈魂。帶領著十年前的咱們和咱爸咱媽們,津津有味地看了一期又一期。
長江後浪拍前浪
如果不是開頭馬丁的那條新聞,我都快忘了《愛保》這回事。
當年的那批導師們已經很久沒消息,熱搜上更是難覓蹤跡。
取而代之的是黃執中、傅首爾、沈奕斐等新一批“情感專家”,活躍在新的情感節目裡。
沈奕斐:“歌窯的裂痕,是烈火淬煉後的另一種美”
很顯然,這種比喻考驗一定的文化積累,不是給我奶奶那種小學沒畢業的小老太太看的——媽媽輩們看到都會劃走。
也不再有塗磊式怒漢咆哮,導師們會有更多專業道理的剖析。比如黃執中,頻頻理性金句,擊中文藝青年的心巴。
就連唯一被認為會走“女版塗磊式毒舌路線”的傅首爾,都不再像《奇葩說》裡那樣:用她8字眼鏡背後的一雙毒辣雙眼,火力全開,段子亂飛,怒撕某某嘉賓。而是走起了溫情路線,現場還數次啪嗒落淚。
一類是對心理學或社會學有所研究的學者教授,一類是擅長分析事實、共情表達的行業精英。
他們構成了新一批的情感導師,活躍在愛優騰芒的情感節目舞台,更對年輕人的胃口:有文化、觀察類、慢綜藝。
他們占據了更高的話語權,擁有更高的聲量,還時不時出現在各大熱搜榜上。
塗磊曾經的粉絲見面名場面,不少媽媽粉、奶奶粉構成了老牌情感導師們的粉絲畫像
反而是很多年輕人眼中的情感話題新頂流——黃執中和沈奕斐——他們的抖音粉絲,分別隻有12.1萬和11.2萬。
在社會摸爬滾打過來的他們才是真正摸透了賺錢精髓的人:年輕人最難搞,口袋裡掏不出幾個鋼鏰兒,意見還一籮筐,反而是三四線下沉市場的中年婦女,才是真正有購買力的人。
流量屬於年輕人,但後者才是一群真正的錢罐子,而鑰匙還牢牢掌握在當年的那批情感導師們手裡。
所以海平面上,看似占據了話語權的新式年輕人,高舉獨立旗幟,托“黃”言志。而海平面下,一單單成交的生意,靠的依然是傳統三四線小鎮的女性,問“馬”求醫。
你以為情感導師們過氣了,其實他們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