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健康 -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沒有專註力?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沒有專註力?

當今,人們越來越難以控制自己的註意力,各類新聞、社交網站、視頻節目、郵件以及商家別出心裁的廣告,將註意力來來去去地牽引著,睡眠變得越來越少,睡著的時間也被切割成了若幹碎片。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意志薄弱,專註隻是一時的行為,心思散亂卻是常態。即便是自控力很強的人,也覺得掌控生活是件令人精疲力竭的事。

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的註意力被稀釋了,難以像激光似的聚焦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難以將註意力長久放在一些需要時間才能產生結果的事情上,反而在各種“容易”的事情裡流連忘返。事後,我們又意識到拖了自己的後腿,深陷自責。

一、進入“稀缺頭腦模式”

建於2000年前的佩特拉古城是一座藏在約旦大山中的建築奇觀。全球最昂貴的門票仍然抵消不了世界各地遊客觀瞻的熱情。遊客們一天裡空腹爬上爬下,體能幾乎都會耗到極限。當地某著名客棧會管一頓晚飯,開飯的時候,我看到男男女女面前的食物都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無一例外。在饑餓引發的低血糖面前,女性瘦身的念頭煙消雲散。

這種現象在科學上的解釋是:資源不足時,大腦會選擇即時滿足;資源充足時,大腦則會轉向選擇長期的投資。

南達科他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X. T. 王(X. T. Wang)和心理學家羅伯特·德沃夏克(Robert Dvorak)一起提出了自控的“能量預算”模型。他們認為,對大腦來說,能量(血糖)是待支出或待保存的“金錢”。他們邀請了65位19歲~51歲年齡不等的成年人來參與實驗,被試者要求在第二天獲得120美元還是一個月後拿450美元之間做出選擇。甜味的無糖蘇打水會導致饑餓,甜味刺激著身體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因為身體會認為在那裡會得到更多的血糖補充。

實驗結果,飲用含糖蘇打水的被試者更可能選擇等待時間更長、獎勵更多的選項,而喝過無糖蘇打水、血糖變低的被試者更可能選擇時間短而獎勵更少的選項。研究者認為,更重要的是,能預測被試者選擇結果的並非血糖的含量,而是血糖的變化方向。大腦會問,能量在增加還是在減少?然後做出戰略性的決定。

也就是說,現代人的大腦和早期人類一樣,仍把血糖含量作為資源充足與否的標志。“當你無法很快找到食物時,血糖含量能預測你還有多久會餓死”。在食物匱乏的時代,聽從胃的指示,沖動行事的人更可能活下來,而文質彬彬、三思後行的人最後會發現什麼都沒有剩下。資源不足時,大腦會選擇即時滿足;資源充足時,大腦則會轉向選擇長期的投資。孟子說“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也是這個道理。

在當今社會,食物短缺已不再對大部分地區的人們構成困擾,時間的有限和不可逆反而變得越來越醒目。時間的貧富已成為當下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與物質生活的豐盈與否構成了某種正相關。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發現,窮人們缺少金錢,他則缺少時間。兩者內在的一致性在於,即便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癥患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很好地利用。“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註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

當一個人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理智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決策所需的心力,穆來納森稱之為“帶寬”(band width)。長期資源稀缺培養出了一種“稀缺頭腦模式”,導致人們無法獲得這種心力。

在穆來納森看來,為了滿足生活所需,窮人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事宜;過度忙碌的人,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即便他們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態,也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研究來自穆來納森對自身拖延癥的憎恨。這個被學界視為天才科學家,仍常常覺得自己缺少時間,腦袋裡總有不同的計劃,想把自己分成幾份去“多任務”執行,結果卻常常陷入過分承諾、無法兌現的泥潭。穆來納森研究發現,並非時間不夠,而是判斷問題的心力不夠;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解決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強了焦慮,導致無法專心處理主要任務,加劇拖延。

實際上,穆來納森所說的心力就是註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沒有足夠的註意力投射,則產生不了長遠、有洞見的覺知。現代人對時間的焦慮,究其本質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沒有將有限的註意力分配給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上。而信息過載的社會環境,也造成了人們“餓漢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選擇”的問題。專註於已奏效的事,而不是提升短板於爾根·沃爾夫(Jurgen Wolff)從一個已被視為常識的定律出發,主張人們應該用帕累托法則(80/20)處理註意力渙散的問題。在他看來,一個人80%的收益來自20%的努力,人們卻把80%的註意力分配給了“含金量”較低的活動,這導致我們在時間上的“貧困”。同時,心理學家凱瑟琳·克拉默(Kathryn D. Cramer)也指出,80%的時間裡,我們都在關心哪些事情沒有做好,而將註意力集中在“做好了什麼”上,才是加速進程的關鍵。

在處理註意力的問題上,應該更審慎地對待短板理論。人本能地會知道自己的弱項,卻很難知道自己的強項。把手上已經開始的事情做得更好,專註於已經奏效的事,才是明智的選擇。用商品的價值來類比,品質上數量級的差別,在價格上卻可以是幾何級的差別。

花更多的註意力去親力親為,補足短板,往往並不經濟。人們習慣了為了弱項而焦慮,又因為害怕失敗受到評判而不去行動。事實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用來補足短板,如同企業通過外包方式,去購買別人的強項。諺語說:“彼之毒藥,我之蜜糖;彼之敝草,我之珍寶。”現在所謂的“單點突破”的經營策略,“精益制造”的管理方式,都是將強項變得更強,對於個人做事來說,無疑也同樣有效。至於如何識別自己的強項,也可以向了解自己的人求助。

二、選擇做簡單的事妨礙了專註

人們覺得自己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時,一般會責怪外部環境,比如接受的教育有問題、經濟形勢不好、沒有跟對人、沒人給他們提供好的建議,或者責怪自己對機會的判斷有誤或者入錯了行。極少有人意識到,沒能專註地發揮潛力是因為,在做容易的事還是做困難的事之間做選擇,人們一般都會選擇做容易的事。

這既是穆來納森所說的“帶寬”問題,也是沃爾夫所說的:“低價值活動傾向於那些容易的、不會給人帶來恐慌甚至會讓人感到身心愉悅的事情。”

困難的事情,似乎可以借用神話、美國大片、武俠小說,甚至網絡遊戲來說明。英雄成為英雄的“史詩”,包含了與專註相關的所有元素:冒險的召喚、感到恐懼、智者的激勵、跨過門檻、經受考驗、幫助他人、在危險的地方接受最大的挑戰、再經歷考驗、死而復生、獲得寶藏、帶著寶藏回到平凡的世界。

人人屢屢被這種熟悉的橋段吸引,因為成為自己的“英雄”其實也是本能,人們樂意從“史詩”中汲取力量。所以,如於爾根·沃爾夫所言:“每個人都應當註意感受自己內心最向往的方式,最後竭盡全力地選擇這個方式。”

我們感覺不安全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敗。安全是因為我們覺得容易,能夠一點點處理。人們也需要意識到,沒有一件事一開始就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問題的本身又常常帶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任何任務都是可以分解的。把任務分解成一個個讓我們覺得“安全”的小塊,也許可以解決專註的問題。

執著於完美解決方案不免把自己引向“分析麻痹癥”,持續不斷地計劃,而沒有任何的行動,在此岸空花一生的時間談論彼岸。據調查,企業家們邁出創業第一步之前,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害怕失敗後被嘲笑。把玩兒和實驗的精神投註到整件事情上。事情上,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這也意味著,人們可以試著通過各種方法將看上去困難的事情變得有趣。

我們會下意識地按照舊有的模式處理事情,重復著低效的時間模式。一方面,人們通常能夠識別別人做事的模式,卻意識不到自己的模式,導致感受、想法和行動的肆意低效,所以需要求助他人來反視自己。另一方面,每個人的性格本身都是各種人格的復雜混合。在面對那些讓自己下意識感覺困難的事情時,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電影角色來面對。預想和體會事情完成之後的幸福感也是讓自己行動起來的好辦法。

專註力的問題,或多或少仍是如何與自己相處的問題。人們往往消極地看待自己,對自己充滿了評判,目標要不無疾而終,要不患上拖延癥。人在拖延的時候會做各種事,但不會去做我們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沃爾夫建議我們自問:“如果我不再做這件事,最壞的情形將是怎樣?”“我還能做些什麼積極的事,能夠阻止這種最壞的事發生?”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詩中反復詠嘆的“及時行樂”背後是一種說不出的惶惶不安。“樂”和“時”形成了某種對照,專註力的問題,“帶寬”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如何“消費”時間的問題,是情緒和理智的較量,也是即時滿足和延時滿足之間的鬥爭。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