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健康 - 推遲的生育年齡、變差的精子與代際之困

推遲的生育年齡、變差的精子與代際之困

2021年《柳葉刀》發佈了一項調查,提到在中國約有18%的育齡夫婦受到不孕不育的影響,而全球的平均水平僅為15%。追溯到20年前,這個數字還是約3%,研究者認為,這與高齡生育有很大的關系。

另外一件值得關註的事情是,全球男性的精子質量正在大幅度下降。根據湖南人類精子庫的統計,捐精者的合格率已經從2006年的45.9%下降至2015年的17.9%。

這兩者共同促成了輔助生殖產業的高速發展。一個多月前我們發表了報道《試管嬰兒需求爆發背後:強者盧光琇和不孕的女人們》,試圖去討論輔助生殖產業背後的議題。這期GQ Talk,我們邀請到了生殖科醫生楊醫生,她在一家著名輔助生殖醫院工作了16年,也見證了各個時期政策變化對她工作的影響,自2015年全面開放二胎起,湧來醫院的患者年齡直線上升。對於一些不得不到高齡才嘗試生育的病人而言,試管技術似乎成為一種“後悔藥”。

然而,輔助生殖技術是個“雙刃劍”。取卵手術是有創的,這意味著明確的出血和感染風險;促排卵期間,卵巢過度刺激如果沒被及時發現,可能造成肺栓塞、腦梗和死亡;而一些經自然妊娠本可以篩選掉的疾病,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也可能會一代代地流傳下來。

生育本是兩性需共同面對的問題,女性所處的情境卻要復雜得多。

楊醫生發現,對許多農村女性而言,每一次的再嫁都必須伴隨著再一次的生育,即使這意味著高齡難產的一切風險;許多不孕的原因是不當流產手術造成的宮腔粘連,這樣的病人正以每年百萬級的速度上漲,為了再生育,她們不得不反復進行痛苦的醫療修復;不孕對女性是一個醫學問題,對男性而言則事關尊嚴,許多人因此諱疾忌醫,使得女方承擔本不應有的負擔。

生育問題也與文化、性別等問題緊密相連。我們需要討論的是,當一個性別需要投入如此之多時,她是否有權利多為自己考慮一點,哪怕這意味著時間的推遲,意味著風險的加大?生育率如果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另一個性別是否需要更多的參與,政策層面是否需要更多對女性的考量?我們是否可以擁有一個正確的生命觀,承認人之為人的尊嚴與訴求,正視人本身的目的與意義?

以下是楊醫生的講述:

高齡產婦

2005年以前,我們生殖中心和病人的數量都比較少。從2006年起,輔助生殖開始在我們國家飛躍。2016年開放二胎之後,高齡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70後的患者是生育二胎最積極的人群,而當時最年輕的70後也有36歲了,大部分在40歲以上。

70後很多都是非獨生子女家庭,相較於80後和90後,他們對於多一個孩子的願望更為迫切。這與家庭構成有關,與文化基礎有關,也可能跟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生育時間(指徹底失去生育能力前)開始明顯縮短有關。

我們現在還是一直把35歲稱為高齡產婦,在70年代末,國外跟我們一樣,也把35歲定義為高齡產婦,到現在,他們認為35歲是年輕的病人。一般來說,35歲在國外叫年輕患者,他們關於高齡的定義至少要到38甚至40歲以上。但從整體情況來看,35、36、37歲差別不大,而一過40歲,會呈現斷崖式的差異——43歲以上產婦的“抱嬰率”隻有3%,即100個43歲以上的產婦隻有3個人能夠生一個健康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加,女性的卵巢儲備力隨之下降。卵子變老時容易發生“減數分裂”,生物學上,減數分裂而形成的胚胎,我們叫“非整倍體異常”。最典型的,我們知道唐氏綜合征,它就是多復制了一條21號染色體。

這是目前的統計,也許再過十年,營養好了,卵的質量也許會好一些。但我們知道,人的生育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這個數值不會有太大變化。

我有個病人,馬上48歲了,已經做了七次試管,她今天來約我做第八次試管。她其實是生過孩子的,再婚,男方沒有小孩。這個病人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她的卵巢功能已經非常差了,胚胎很不好。但她說她還是想嘗試一下。

一般來說,病人越年輕,試管成功概率越高。我想她自己應該也知道,她這次多半也是會失敗的。

一些高齡患者之所以能成功生下孩子,其實是接受了供卵,但她一般不會往外說。在我國的法律規定裡,我們隻能接受(其他同樣正在)進行輔助生殖的患者的自願供卵,無論是供卵還是供精,都要求“三盲”。供卵者、胚胎學家、接受供卵的患者,三方互相不知情。

對供卵源,我們是有嚴格篩選的,比如說一定要在35歲以下,還要根據她的病史、流產史,以及一些基礎的疾病來判斷風險,半年以後還需對卵源做一次HIV病毒的篩查。合法的、健康的卵子資源,可以說是相當之稀少,很多病人未必願意(將自己多餘的卵子)供給別人。而且,卵源還需要符合患者的血型。因此,供卵的病人一般需等很長時間,三五年都不算長。

其實,在二胎政策放開之前,2006年到2015年之間,我們的患者的平均年齡在世界范圍內都算相對年輕的。那時我們去參加國外的生殖醫學年會,會發現,國外IVF的患者的平均年齡基本在 36、37歲以上。而在我們醫院,大部分過來咨詢的病人大概都在30歲以下。他們對生育的願望往往非常迫切,有時一年不到,沒有懷孕,就會來醫院,或者被家長帶著來醫院。

在歐洲很多國家,人們對於年齡階段是沒有明顯的劃分的,比如什麼時候應該結婚,什麼時候需要生孩子。而且,帶孩子的往往是夫妻雙方,甚至男方會承擔更多。但在我們這裡,女方很年輕就得生孩子,因為(家人認為女方)年輕,才有足夠的精力來帶孩子。

精子

在不孕癥裡,男性因素至少占到40%左右。病人過來做檢查,我發現,許多家庭都隻對女方做過檢查。其實男方檢查是最簡單的,做個精液常規,一下就能看到結果。如果精液有異常,才有各種分類的檢查,比如染色體的檢查等等。

男性的精子質量同樣會隨年齡下降。2017年,我去歐洲開年會,聽哈佛大學做了一個高齡男性對於懷孕胚胎的影響的報告。研究認為,45歲以上的高齡男性,會顯著增加懷孕失敗、胚胎流產的風險。

每一年,國外都會開辦針對吸煙的專題研究,(男女雙方)吸煙對於妊娠率、流產率都是有影響的。中國吸煙男性數量龐大,吸煙還不會避開人群環境,他會讓很多女性被動吸二手煙,其實中國的女性裡,主動吸煙的人群相對國外還是比較少的。我記得,我的大學同學去捐精,一個寢室八個男生裡隻有一個合格,他們八個男生全部都抽煙。我們經常苦口婆心讓男性患者戒煙,但是聽不聽,就不知道了。

現在男性的精子質量是越來越差了,飲食結構的改變也會影響精子。近年來,年輕的糖尿病患者、腦梗的患者、高血脂肥胖的患者激增,如果糖尿病已經嚴重到影響肝腎,那麼精子情況也會非常不好。

因此,現在我們對男性畸形精子癥的診斷也越來越寬松了。原來是4%的正常形態可以算非畸形,現在降到2%,還要做兩次,有一次好一點都可以不診斷。我看到70年代的文章,過去男性的正常形態都是10%以上,現在是2%。

墮胎

在《柳葉刀》的一項調查裡,研究人員提到,使得不孕率升高的,除高齡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批70後婦女有過太多次的流產,導致了對子宮的損害。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會議,參會人提到,國內每一年新增的宮腔粘連的病人是百萬級別的數量。

大四我在婦產科見習,見過一個總住院醫生給一名女性做清宮,沒有麻醉,病人已經快要疼痛性休克了,而醫生一身白大褂上面全都是血以及殘餘的妊娠物,那個影像我終身難以忘記。無痛人流對於很多女性來說確實是一種解脫,但在打了麻醉以後,患者是沒有任何感覺的,有些醫生可能是擔心清宮不幹凈,怕患者因為殘留物來找他,所以清宮的時候,很多人下手非常狠。

子宮內膜分為功能層和基底層。功能層是來月經的時候會剝脫的那些,如果損傷到基底層,子宮內膜就是永久性損傷,以後就非常難以懷孕。所以到現在為止,宮腔粘連依然是不孕癥裡面最難懷孕的原因之一。

包括以前做剖宮產的女性,做剖宮時,怎麼會想到後來會開放二胎呢?許多患者過去剖宮產位置很深,患者又是疤痕體質,或者手術的水平不佳,嚴重的,剖宮產切口可能會造成切口妊娠,屬於異位妊娠裡面非常危險的情況,它會造成子宮破裂、出血,甚至死亡。

雙刃劍

輔助生殖之父,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1925-2013),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距離他的第一個試管嬰兒的誕生(1978年),已經過去了40多年。諾貝爾獎,第一頒給活著的人,第二是要頒給經過很多年驗證的技術。因為輔助生殖一直被認為是個雙刃劍。

如果沒有到試管嬰兒的程度,我們會更建議病人嘗試自然懷孕。如果輸卵管通暢,我們會考慮做人工授精。因為試管嬰兒(中有的步驟)是有創的。

試管嬰兒過程最容易出現風險的是取卵手術,有明確的出血和感染風險。我曾聽說一個個案,醫生把大血管當成卵泡,(針)穿過去,出血情況非常嚴重。

取卵針很長,當那個針從陰道後穹隆進入,就不會有損傷。但是我們要穿到每一個卵巢的每一個卵泡裡面去采集卵泡液,抽吸出來,很多患者由於有盆腔的粘連,就很容易感染。我們的針要通過多個粘連帶才能取到卵,而有些病人的卵巢功能快衰竭了,小小的卵巢就被包裹在重重的粘連、囊腫、盆腔包塊裡面。還有些病人有嚴重的輸卵管積水,也要避開。

取卵畢竟是全麻手術。一般現在用的麻醉藥已經非常安全了,但一些病人還是會有麻醉反應。

取卵肯定會出血,隻是出血量多少的區別。有的病人可能止不住血,可能會有盆腔充血,如果膀胱粘連在子宮壁,膀胱也可能出血。所以做一次取卵手術,對女性來說肯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前期促排卵的時候,女方需要打很多次針、抽很多次血。在知情同意書上,我們一定會寫到促排卵可能會造成卵巢過度刺激。對於多囊卵巢綜合癥的病人,如果促排,很容易因為卵泡過多造成整個胸腹水,這屬於不孕癥裡面最危險的並發癥之一。卵巢過度刺激最嚴重的情況,是可以造成肺栓塞、腦梗和死亡的。

為什麼輔助生殖是雙刃劍,還有一點,男方如果是嚴重少精癥、梗阻性無精子癥,或者尿道下裂,在自然情況下,他本來是絕不可能生育自己的後代的,但因為試管嬰兒技術,他有了後代,他的男性後代也會遺傳這些缺陷。但(對一些病人而言)哪怕他是個尿道下裂,哪怕他跟他一樣是個梗阻性無精,他也要生。你又不能說不讓他生,因為這不屬於致死性的遺傳性疾病,他不違背倫理。

原本自然妊娠能夠篩選掉的一些遺傳性疾病,會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一代一代遺傳下來。

再婚

近些年來,我在問病史的時候發現,很多農村女性患者是再婚兩次,甚至三次的。一問病史,男方都是初婚,女方跟前夫,甚至前兩任已經生過幾個孩子了。而且她們年齡會比較大,有的丈夫還會比她們年輕好幾歲。

如果了解農村的相親活動,就會知道,他們(結婚)主要的目的就是生孩子。我聽說一個男性,他相的第一位女性,結婚一年沒有懷孕,就離婚了。

在試管嬰兒這塊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許多家庭)都是生不出孩子就離婚。這種農村女性的生育需求往往也是非常迫切的。相反城市裡的80、90後往往還沒有這麼迫切的生育要求。然而,普通的體外受精,一個周期大概是三萬塊錢。如果要檢測胚胎,避免遺傳性疾病,檢測費用則要(多花)兩萬左右,所以單次周期可能要四五萬塊錢,甚至更多。有的農村病人確實很難承受這種費用。

我印象很深,一個身高1米30的女性患者,經我們做的胚胎篩選發現,她的胚胎最終會跟她一樣,身材非常矮小。無論是上級醫生還是遺傳學的老師都建議她,不要移植這個胚胎,但她很堅持,她說,她已經沒有錢再做第二次了,這一次的錢都是夫妻二人打了兩年工攢的,還要回去還貸十萬。

我發現,農村女性的再嫁和再婚,就像一種子宮資源(與男方給出的彩禮)的置換,跟前一任男方生了,再跟下一任生,孩子也基本都是判給男方的。但我覺得我是沒有辦法去批判她們的。在整個大背景的限制下,她們隻能夠在有限的范圍內選擇自己的婚姻狀態。也有病人跟我聊,前一任老公家暴她們,目前的這個老公雖然(也有問題),但會對她們好一些。

家庭

在網絡上,“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輿論看似聲量大,但終身不婚不育率,在中國其實是極低的,尤其是農村、小城市,幾乎沒有這種(不婚)情況。與西方相比,中國還是普婚制的社會,沒有子女的家庭,在中國的傳統思想裡很難接受。

我們碰到過一對95後夫妻,一到診室,他們的父母就跟著進來了。一般像這種正常的成年人群,不存在精神心理或者智力水平的問題,我們會請父母出去,單獨詢問患者。這兩個20出頭的病人跟我講,他們其實並不想要孩子,是父母要求他們來做試管嬰兒,錢也是父母出的。

我還碰到過一個病人,她是絨毛膜癌患者。做過化療以後,她的卵質量是不太好的,所以很難懷孕,懷孕也比較容易流產,(所以她需要對身體非常小心)。這個病人做過兩次試管,最近這次來做的時候,我發現出來的胚胎質量比之前的胚胎差了很多。但是短時間內,胚胎變化這麼大,我就非常奇怪。她吞吞吐吐半天,最後跟我承認,父母雙方家庭因為不孕到處求神拜佛,求了符,燒成灰,天天讓她喝符水。男女雙方都是受過教育的,她跟我講的時候,自己也很尷尬。她說完,我就建議這個病人先測一下鉛,看有沒有血鉛中毒。

如果一個男性是弱精或者無精,或者他的精子不能被用於輔助生殖,那麼可以考慮接受供精。但在實踐過程中,男性的態度就因人而異了。

我會碰到那種男方明明精子正常,仍然要求用供精的,因為他聽說供精者都是大學生,而他是初中文憑。也有一些男性,自己沒有精子,帶著妻子過來做供精試管,表面上沒有對醫護說什麼,但回來後,女方就跟我們哭訴說,男方在家裡打她,說“你高興了吧,你可以做別人的老婆了”。但我發現,沒有哪個女的會因為男的無精子癥離開自己老公的,但男的會因為自己老婆生不出小孩而離婚。

在國外,很多家庭會收養跟自己完全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但在中國,你很少看見有錢人收養別的孩子。他們都是自己拼命生。

不過呢,男方的DNA能否流傳,這在生理學的角度真的是隻能是想想而已。隻有女性的卵子的線粒體遺傳是穩定的,通過線粒體,我們可以追查到自己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古老的母系祖先的基因。

虎鯨

我們剛剛講到,精子可以從兩億個到幾十萬個不等,但是女性一生當中隻有400個左右正常排出的卵。即使促排卵,一次試管嬰兒的促排,能有15個卵都屬於高反應人群了。而且卵比精子大多了,精子就是一個“小蝌蚪”,蛋白質就是那麼一點點頭部的位置,但是卵非常復雜,卵是全身最大的單細胞,每一個卵都是很珍貴的,所以供卵才那麼稀有。

如果醫學能發展到使女性的卵巢都能夠通過醫學方法改善,那生命也會改善。有腫瘤的單身女性,可以把卵巢皮質冷凍,這是科學目前尚能做到的。(有一些手術能試圖幫助無精子癥的男性找到他們極個別的健康精子),但是我們沒有方法讓卵變得更多,或者是讓卵巢變得更年輕。如果真的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人類可以在實驗室,重演地球初期生命誕生的過程,那將是醫學史上最大的突破。

在工業革命之前,兩性分工是有嚴格的分野的,但是到工業革命以後,一直到近現代,女性越來越多地走向工作崗位,爭取到了公民權利,開始走向大眾。因為這些原因,女性要開始避孕,開始參與工作,才推動了很多社會進步和發展。無論成為職業女性還是全職主婦,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但是推動歷史進程的往往不是後者。

再往前推一百年,很多女孩子可能十幾歲就生孩子了。你想想看,女性25歲整個骨骼才開始閉合,十幾歲就生育的女孩,以後會產生子宮脫垂、膀胱遺尿等問題,對身體的摧殘和損害是巨大的。

人類女性會有絕經,事實上,高等的哺乳生物都是有絕經的。人類可以說是目前地球的食物鏈的頂端,我們進化出絕經,其實是對身體的保護。流浪貓、流浪狗,它們不會絕經,都是生到死為止,所以壽命很短。海洋頂端的食物鏈霸主虎鯨就會絕經。虎鯨這個種族的“族長”,就是它的老祖母,可以活到90歲。“族長”是要帶領整個種族存活的,因為雌性虎鯨壽命更長,見多識廣。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