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新加坡相當忙碌。很多國內的朋友過來,聊天交流的過程中其實也碰撞了不少東西。
有趣的是,9月最後兩周, 墨騰的好幾個中國籍的小夥伴和本地的朋友約見面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說:“等這波人走了我們再約”。
9月倒數第二周的投資人和LP接踵摩肩的Superreturn和9月最後一周的Token2049大雜燴/家族辦公室峰會都是熱鬧非凡——我們在會場除了約見的朋友之外,也撞上了很多疫情以來就沒有見到的熟人。有國內的媒體說,中國創投圈把新加坡的酒店價格都炒上去了。
不過,來自中國的創業者、投資人、大廠骨幹等在酒店、餐廳、會所、雪茄吧切磋海外機會的同時,在新加坡還有很多其他的活動——有些有交集,有些在平行世界。
新加坡旅遊局的統計是在F1賽事(9月28-30日)這一周,新加坡總共有25個大型活動,超過9萬名代表參與。其中一大部分是從海外過來。除了Token2049和周邊的活動之外,還包括福佈斯全球CEO大會、米爾肯研究院亞洲峰會、Time100領導力論壇等。
而政府也統計參加F1的看客總共超過了30萬,一半來自海外。也就難怪酒店這麼貴了。
有意思的是,昨天我們在和某大牌國際媒體的朋友吃飯的時候他們說:很多會議都是同樣的演講嘉賓,而且每個會議都會提到有很多中國的有錢人最近來到了新加坡。
幾天前曹政大哥的一篇文章“新加坡最近怎麼了”對此做出了很中肯的分析。
有國內來的朋友覺得接待任務實在太重了,上個月跑到已經開始大堵車和提早進入雨季的雅加達了。“國內的人一般不會過來,比新加坡清凈多了”——這句話放在以前我們聽了會摸不著頭腦的。
在前幾天本地圈子裡大家討論得比較多的就是 ”這波人會不會走呢?還是就留在新加坡開拓海外市場和投資機會了?“
對這個問題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很多朋友認為國內出來的朋友10月之後很多還是要回去的;也有朋友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專心開拓海外市場長期來說還是比在國內尋找機會更難。
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疫情之前國內創投圈過來東南亞的被本地生態稱之為”遊客“。而最近過來的人愛多了,隻要其中有很一小部分人能夠留下來,帶著國內全自動滾筒式卷衣甩幹機總能在東南亞慵懶和自娛自樂的創投生態中甩出一些水分來。
雖然活動之後新加坡新冠確診病例大增(墨騰本周有四位小夥伴確診),但是新加坡通過F1和周邊的一系列活動確實在壓力測試自己的醫療系統的同時,給全世界發出了一個“Singapore is back in business”的強有力的信號。
還記得很多年前政府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們的一個故事(更可能是段子):當理性的新加坡政府決策者在決定是否要申辦F1的時候,大家因為不同的假設就投資回報率是否為正爭吵不休。一位部長最後說到 ”當全世界10多億人能同時在電視上看到新加坡的夜景有多美的時候,這對我們來說值多少廣告費呢?” 大家頓時鴉雀無聲,悄悄地通過了申辦的動議。
對了, 連續幾個月暴漲之後,新加坡擁車證的價格本周已經開始回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