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娛樂 - 本土大導演歸來,香港影視有救了?
文章分類

與好友分享

你可能喜歡

本土大導演歸來,香港影視有救了?

北渡南歸,全是輪回。北上二十年後,香港大導演回巢似成趨勢。不過這一次召喚他們的,不是曾經擁有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而是通過流媒體走向世界的願景。

最近行內的大新聞來自久未露面的陳可辛。原本以為他去趟釜山電影節見一幫國外電影人,隻是再尋常不過的沙龍社交。但實際上,他是在為自己的新公司運籌帷幄。

陳可辛接受采訪時透露了自己的計劃。他成立了一個泛亞洲制作的新公司Changin’ Pictures,涉及韓國、泰國、日本及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三個國家及兩個國家地區的劇集項目。簽約了執導《靈媒》《天才槍手》等影片的新銳泰國導演,將與章子怡合作項目《醬園弄殺夫案》,與甄子丹合作項目《敗北之人,隱藏大師》(暫譯名)。

簡而言之,陳可辛做的是流媒體內容供應商的生意。其制作的這些聚焦亞洲內容的項目,是想供應給受眾更廣泛、跨國家的流媒體平台。而早在陳可辛之前,王晶、杜琪峰等香港導演就低調回港拍網劇、網大了,他們正是受邀於香港的兩家本土流媒體。

時光匆匆,當年被熱烈討論的香港影人“北上”,至今已近二十年。2002年,內地院線市場化改革,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大市場對電影人張開懷抱。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簡稱CEPA協議)出台,與此同時,廣電總局頒佈了關於合拍片的新規定。

此後,香港導演大舉北上。從一度水土不服,到締造了香港導演拍主旋律大片的類型佳話。有人迎合創新,有人仍在懷舊。但對於觀眾來說,記憶裡的港片縱然未死,也隻剩下機械復制,再難重拾榮光。

原以為,這批港導會終老內地。就和香港藝人一樣,拍不動電影還能上綜藝,上不了綜藝還能搞直播。沒想到事情又起了變化。

當年,香港影視圈落寞於資金短缺、市場狹小。現在,隨著各路資本對香港流媒體的佈局,前一個問題似乎迎刃而解。同時,韓國的示范效應過於耀眼,海外市場再次召喚。曾經輝煌的港劇、港片,會再次偉大嗎?

香港流媒體新舊資本接力

吸引王晶、杜琪峰回去拍網劇、網大的,分別是流媒體MyTV SUPER和ViuTV。前者由長期占據港劇制霸權的電視台TVB創辦,後者是香港首富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公司電訊盈科出資創立。

ViuTV今年還喊出了取代TVB的口號,大有一副強勢攪動市場的鯰魚姿態。香港本土流媒體大戰一觸即發。TVB打出的王牌是找王晶來為MyTV SUPER拍《一舞傾城》,對外宣稱是Netflix大熱台劇《華燈初上》的港版,5月傳出佛山開機路透。

《華燈初上》

ViuTV則主打國際化,流媒體服務覆蓋亞洲和中東16個國家,通過成立MakerVille深度綁定導演。

MakerVille投資了杜琪峰的銀河映像,杜琪峰已官宣要合作系列電影。以前內地春節檔電影“常客”鄭保瑞(《西遊記》系列),今年因為回港拍了獨立電影《智齒》在金像獎大放異彩,現在也被MakerVille納入麾下,合作電影《命案》。

其實,在這兩家本土勢力大張旗鼓競爭之前,港娛大佬蕭定一就曾押註香港本土的流媒體。蕭定一掌握了楊受成旗下英皇系上市公司中國創意數碼(原名英皇娛樂)後,於2016年收購了英國有百年歷史的唱片品牌HMV,接著又斥資4,650萬港元收購香港流媒體平台Anyplex,改名HMVOD進軍流媒體。

HMVOD當時就喊出了本土文化、國際視野的口號,和Netflix、愛奇藝都有合作劇集。但愛奇藝和HMVOD合作完黃真真監制的港片《熱血姐妹團》後,就沒了後續。2018年末,中國創意數碼宣佈,專註唱片零售的附屬公司HMV因不敵租金高企自願清盤。

2020年前,HMVOD在香港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用戶增長,債務問題十分嚴重,曾被債券持有人申請清盤。2020年疫情後,HMVOD曾受益於“宅經濟”回光返照。最終,HMVOD母公司中國創意數碼還是在今年被蕭定一申請破產,並於國慶期間在港股停牌了。

蕭定一的流媒體夢碎一地,但似乎並不影響新人入局。或許正是因為HMVOD在疫情期間的增長,以及韓劇《魷魚遊戲》通過Netflix火遍全球的現象,讓其他資本看到了香港流媒體的國際化可能。怪隻能怪,蕭定一進軍流媒體太早,且接手的本就是債台高築的爛攤子。

國外流媒體在港不搞原創,隻做版權

目前招募香港導演回去的,都是香港本土流媒體。像Netflix、Disney+、HBO GO等國外流媒體,還沒有官宣過制作香港自制劇。

這就讓港劇與台劇的處境完全不同。相當於台劇是被國外流媒體看重、有戰略意義的存在。在中國台灣制作的華語劇,是面向東南亞華語市場以及世界發行,而香港目前還沒有被安排進這個序列。

從陳可辛采訪中,可以看出他的策略是想掌握制作內容的話語權,相當於做版權劇的生意——前期冒風險投註資金,制作完成了再賣版權給流媒體。眾所周知,內地劇集市場中,最初大公司也掌握著高價版權劇生意。但久而久之,長視頻平台掌握話語權後,大大小小的公司幾乎都成了給平台做定制劇、自制劇的“打工仔”。

陳可辛雖然是最先成功的北上導演,有很多內地商業片戰績,從早前的《親愛的》《中國合夥人》到近期8億票房的《奪冠》。但和國外流媒體談生意,又是另一碼事了,一個最好的對照組就是台劇。

台劇因為國外流媒體資本的入局,呈現復蘇的態勢,但付出的代價則是失去了主控權。

目前,台劇與國外流媒體的合作,主要采取的是原創自制劇和電視台合制劇兩種方式。原創自制劇顧名思義,拍攝全程由國外流媒體監控。電視台的合制劇則相對有創作空間,可能是電視台這邊合作團隊拍好了,再通過提前談好的版權價格賣給Netflix等流媒體。

也就是說,以個體制作公司方式拍劇,前期既沒有Netflix等流媒體資金,也沒有電視台當靠山的,非常少。賈靜雯就是台灣這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想要成為掌握話語權的制作人,結果卻虧損嚴重。

據台媒報道,賈靜雯砸下1.2億台幣,約2700萬人民幣制作台劇《媽,別鬧了!》。殺青後,卻一直和各家流媒體談不攏價格。Netflix隻願意以31萬人民幣一集的低價收購,總共10集約320萬人民幣,僅為制作成本的八分之一不到。

最後,賈靜雯及台灣制作方找到韓國CJ集團署名聯合制作,“鍍金”之後才抬高了Netflix收購價到190萬人民幣一集。總共10集約2000萬人民幣,仍然虧損700萬。

所以,即使在國內再有名的制作人,面臨國外流媒體都很難賣上價。《少年的你》編劇許月珍一直在尋求國外流媒體賣劇本,但至今沒有進一步的消息。而能迅速大展拳腳的制作公司,大多是有外資背景的。

比如福斯負責華語原創內容的前高管嚴嘉念,創立的Sixty Percent Productions制作原創劇《台灣犯罪故事》,找來好萊塢知名導演朗·霍華德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合作,順利地賣給了Disney+上線。

從台劇的情況看,香港影人們想走這條面對國外流媒體掌握話語權的制作路,殊為不易。

流媒體能救香港影視嗎?

以內地長視頻十多年的混戰經驗來看,資本為內容燒錢也是有盡頭的。

連陳可辛自己都在采訪中承認,現在國外流媒體投資也變得謹慎了。香港現在才想趁著國外流媒體佈局亞洲的東風復蘇影視,其實是有點晚了。但好在,亞洲地區對於Netflix等流媒體巨頭來說,仍然有著“低廉加工廠”的優勢。

《魷魚遊戲》第一季制作成本隻有2140萬美元,卻帶來了9億美元的營收。《魷魚遊戲》第二季制作成本將翻倍,預估超過1億美元,主演李政宰的片酬也將超過4500萬人民幣。

香港影人也不必強求能產出《魷魚遊戲》這樣的爆款。畢竟同樣的題材,日本拍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就不如《魷魚遊戲》反響熱烈。韓國影視之所以能逆襲美國市場,韓片、韓劇分別拿下奧斯卡、艾美獎,是因為它們的影視工業一直在依葫蘆畫瓢追趕美國工業的腳步,且韓國影視工業一直有著強烈的出海訴求。

《魷魚遊戲》的爆款效應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水滴石穿並一日之功。港劇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Netflix在亞洲市場本來最先入局的是日本,但現在真正讓它嘗到甜頭的是韓國。Netflix在2015年進入日本市場後,制作了《火花》這類高口碑劇,但並沒產生任何熱度效應。後期Netflix側重動畫領域的投入,廣泛合作日本知名動畫人,比如和湯淺政明合作《惡魔人》,但至今沒有產出像《魷魚遊戲》一樣火爆全球的IP。

在《魷魚遊戲》之前,Netflix就通過和JTBC合作《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見識到韓流出海的能力。日韓最初都是傳統電視台掌控著劇集行業,Netflix等流媒體通過與電視台的合作逐步撬開日韓市場的大門。韓劇迅速交上了滿意答卷,但日劇的改變則比較慢。

《全裸監督》

Netflix在亞洲區大熱的日劇《全裸監督》主演山田孝之並沒有吃到紅利,反而還掉了不少日本傳統電視台的資源,大尺度出演該劇女主的森山望智也沒能因此受益、拿到日本主流劇集資源。

不過,因為海外流媒體有制作日劇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日本明星敢脫離事務所單幹,不怕因此得罪與事務所交好的傳統電視台而沒戲演。比如被東京國際電影節譽為日本四大銀幕繆斯女神之一的滿島光,與弟弟滿島真之介相繼離開事務所,一直在接拍流媒體的網劇。

但不是哪個地區都能產生像韓劇一樣的效應。加之港劇不算在國外流媒體佈局的自制劇范疇,歸巢的香港電影人要先想辦法跟流媒體巨頭搭上線、叫上價,才有機會思考港片、港劇走向世界的可能。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