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看起來卻壓根兒沒聽明白。
一邊跟著大家笑一邊左顧右盼,滿臉的:我該笑到啥時候啊?
轉過頭表演結束,大家都在驚訝小鹿隻拿了三燈時,周迅又似乎突然醒了:
我忘了拍燈了。
任誰都忍不住想拆開她小腦瓜,看看到底在想啥。
有彈幕問出了所有人的疑惑:周迅到底是睡著了還是燈壞了?
一通花手搖下來,面對美女撒嬌,韋大爺也隻能:明白,理解。
周迅真的不努力嗎?看起來也並不是。
在比賽的第一期,面對所有的脫口秀老人,周迅都會稍加點評,提到他們的很多段子。
最起碼在接了這份工作以後,她一定是認真看過往期的節目。
但認真一聽你就會發現,她記一個喜劇演員的方式,不是表演風格,也不是膾炙人口的金句。
而是具體到名詞的零散關鍵詞。
對童漠男,她的概括是“結婚”、“反叛”。
對龐博,她記得是“粽子”、“奶茶”、“盲盒”。
她認真為這份工作做了準備,但在喜劇的賽場上,光靠死記硬背明顯是不夠的。
很明顯,周迅沒有喜劇的感知力。
她不是什麼脫口秀愛好者,根本不適合做領笑員。
周迅更像下凡的仙女,漫不經心。
眼尖的博主還發現,她在節目上一直把玩的,不是戒指,是一個念佛計數器。
這個小產品在娛樂圈裡很是流行,心裡默念一句佛教,就按一次計數。
但是,戴著它上節目的,周公子要數第一人。也不知道該怎樣評價,你說她不敬業吧,人家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你要誇她虔誠吧,她念佛經時還要聽段子,多少也有點怪怪的。
曾經曉卉說“脫口秀就是吐槽一下生活”。
但是對於周迅而言,似乎離生活太遠,也離快樂的喧囂太遠。
“本來想笑五分鐘,結果鬱悶了一禮拜”
濾鏡碎了一地的,不止是周迅,還有那英。
網友,真可謂是——
最新播出的第四期,那英竟然又返場了……怎麼,這節目就連領笑員也帶復活的?那楊蒙恩怎麼不能復活啊?
更令人昏厥的消息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也官宣了,評委中赫然也有那英。
那英將在二喜擔任飛行會長
請問這是買了喜劇通票嗎???
如果說周迅總是走神和言之無物,那麼那英令觀眾不滿的點就在於,她聽不懂笑話,還總是過於強勢。
那姐的拍燈理由:我就是喜歡你,無關喜劇技巧。
聽嗨了,甚至直接把大張偉的燈也拍了……
周迅和那英,一位是靈氣滿滿的優秀演員,一位是叱吒樂壇的歌手前輩。
像黃西老師說的,如果周迅和那英點評的是相聲和小品,那可能是恰當的。
但是她倆不合時宜的點評,直接讓評委席變成了脫口秀大會中氣氛最低的存在。
也許有粉絲要辯駁,畢竟她們隻是歌手和演員,本職工作做好了,綜藝上失分一點點有什麼的?
問題就在於,對於我們來說,這隻是一個節目;對於領笑員來說,這隻是一個通告。
但是對於脫口秀演員們來說,這是他們一整年的努力出分的時刻。
很多網友曾經在開放麥遇到過他們,每個人都在灰頭土臉地背稿、練習、反復打磨。
演員們在開放麥後台背稿、準備上場
就像House段子裡寫的,上一年的輸,他花了整整一年去消化。練瑜伽、看心理醫生,還是沒有完全走出來,然後他決定——還是要贏,贏才沒有任何毛病。
步驚雲和張駿,他們在兩年裡都互相選擇對方PK,是尊重,也是想給自己專業程度最恰當的考驗。
可是,這定輸贏的權力,被輕飄飄地放在了完全不在乎的人的手中。
雖然周迅最後選擇復活小鹿,大張偉復活梁海源時,她也高呼自己也想復活他。
可是如果不是她不拍燈,本可以省下這兩個名額。這場比賽有太多的遺珠,人民群眾還有更多的意難忘。
這就好比是,學生辛苦復習了一整年,最後閱卷老師說我們讓風扇定輸贏吧;
打工人辛苦準備了一年的競標,評委說誰可愛誰留下。
無語,且惋惜。
但這其實已經不是脫口秀大會第一次出現這樣“不合時宜”的領笑員了。
上一季的楊瀾、寧靜,一個太端著,動不動上價值。
一個上來就懟演員:都沒有男朋友你聊什麼。
領笑員已經讓觀眾們怨聲載道,但是沒想到,李誕選人,沒有最糟,隻有更糟。
我們忙碌了一整天,打開電視隻想輕松一下,看到的卻是充滿了不公平的脫口秀職場,段子再響也很難笑得出來。
我們不是要求一個人面面俱到,但領笑員的制度已經賦予了他們太多的權利和責任。
而當身處這樣重要位置的人,顯得根本沒有能力理解喜劇、共情演員時,就格外讓人憤怒。
——就好像看到了那個啥也不會,卻可以任意決定人職業生涯的領導一樣。
我們隻想要5分鐘的快樂,結果看完節目,憋悶了一整個禮拜。
“演出必須要繼續”
這結果,似乎也不應該全由領笑員們承擔。畢竟,是節目組直接給予了他們“生殺大權”。
從最開始,這賽制就槽點滿滿,上場早的演員2燈就可以PK晉級,留到最後車輪戰的演員3燈也隻能遺憾離場。
而出場順序是如何決定的呢?誰也不知道。
領笑員權利力巨大,這點李誕不可能不清楚。
哪些明星懂喜劇,哪些明星自帶流量,他也不會不了解,但是周公子和他講一句想去節目上玩,他也舍不得拒絕。
說到底,這就是李誕在節目中常提的那句話,“the show must go on”。
這隻是一場秀,而非比賽。
若是為了公平,改成循環賽或者積分賽一定更好,但是賽程也更長,少了波瀾和亮點。
捉對廝殺的淘汰賽,更緊湊,也更刺激。作為“秀”而言,也更精彩好看。
請周迅和那英來擔當掌握1/4“生殺大權”的領笑員,自然是冒險的,但是也更有話題性,不然的話,真要選脫口秀評委,OG黃西、天花板周奇墨乃至領導程璐、蟬聯好幾年亞軍的王建國,都會非常合適。
愛看脫口秀的人說,脫口秀是對普通生活的救贖。
這場轟轟烈烈延續了5年的節目也實屬不易。
我們欣賞了5年,追了5年,看著這群脫口秀演員成長。有人從郊區合租房搬進市區70平的“豪宅”,有人戀愛戀愛求婚,有人離婚分手,有人善於觀察生活,有人喜歡輸出態度。
所以,當我們看到梁海源和江梓浩實實在在的成長,寫出了自己最滿意觀眾最認可的好段子以後,評委卻不賞識,也不禁要替他們惋惜。
看到曾經躊躇滿志的小鹿和Norah,線下次次炸場卻不被線上節目認可,多少有點小心翼翼,也不禁有幾分心疼。
寫到這裡,真的很想振臂一呼,還完錢了嗎羅老師!脫口秀事業需要你啊。
李誕在他的脫口秀工作手冊裡是這樣裡寫的:
“我們所做的一切秀,都是在還原人生而已。”
從這點來看,這場秀倒是恰如其分,既有歡笑,也有失意、痛苦、委屈和不服。
不管怎樣,還是祝福這個節目可以長久辦下去吧,就像周奇墨第一次輸比賽時說的那樣,“我辦到這個行業沒有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