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分析過Grab和冬海(Sea Group)2022年第二季度的財報。當然,最近也有很多朋友問我們同樣主導東南亞消費科技領域的還有一家公司——GoTo的業績到底怎麼樣。三家上市公司的業務其實有很多重疊之處:
打車和外賣領域,GoTo的Gojek在與Grab競爭;電商方面,有GoTo的Tokopedia和冬海的Shopee競爭;數字金融服務方面,GoTo Financial在與Grab Financial Group和冬海的SeaMoney競爭。
此外,GoTo專註於印度尼西亞,Grab的目標是區域性發展,而冬海則有志於成為全球性的公司。然而,印尼對三家來說都是不能丟的市場。
最近,Shopee及其母公司冬海在經過持續的成本削減措施:包括裁員、退出部分市場、回收offer後,發展重心調整為“self sufficiency”,與Grab自2019年第四季度就開始強調的“path to profitability”不謀而合(詳見:《Grab裁員了》)。
除此之外,它們近期的相對表現如何?我們對三份財報中重要的數字做了一些比較。
一、總收入(gross revenue)
三家公司在財報中使用了非常不同的指標和術語,在比較之前需要先厘清對應關系。收入部分,GoTo披露了Gross revenue,而Grab之前財報披露的是Gross billings。雖然Grab已經不在財報上使用Gross billings了, 但是其實用GMV乘以傭金率就得到了同樣的——這是可以與GoTo的Gross revenue對等的指標。
可以看到,Grab的數字大概是GoTo打車/外賣業務的3.6倍。
二、平台GMV
很多人不喜歡說GMV,認為它經常被誇大。我們可以假設不同家的GMV(GTV)是類似的方式來衡量的,忽略占比很小(也多半已經被砍掉的)新業務或者次要部分的會計處理(比如Shopee的外賣業務)。
可以看到Grab的季度按需GMV大約是GoJek的3.5倍(和上面提到的gross revenue/billing的比例相當);而Shopee則是Tokopedia的4.75倍。
分析師通常認為Grab的業務是在印度尼西亞,而Shopee也有中國台灣、波蘭和拉美市場,這個比例似乎差不多。
三、電商貨幣化率(take rate)
Tokopedia最近升級了C2C商家的傭金計劃,有效地將take rate(收入/GMV)從2.4%提高到3.1%,表面上已經接近阿裡巴巴在中國電商業務約4%的數字,但遠遠落後於Shopee的9.2%(註意Shopee的是扣除補貼之前的數字)。
在東南亞的物流朋友們表示Tokopedia的包裹量在去年幾乎沒有增長,說明他們GMV的增長很可能是主要來自貨幣化率不高的虛擬商品和服務。
Shopee正在采取非常規措施,以盡早實現盈利。Shopee最近幾周也非常明顯減少了營銷支出。問題是,當各種補貼和優惠被取消後,Shopee是否還能持續增長或達到細分市場的盈利能力?
很大一部分被取消的補貼和優惠是物流方面的,Shopee已經采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了,而且旗下的Shopee Express已經到達了一定的規模能夠提升對第三方物流的議價能力。
然而,TikTok已經將其電商擴展到印度尼西亞以外的東南亞所有主要市場,也許會繼續通過補貼物流搶占市場。目前看起來,TikTok在東南亞的電商決心還是很足的。
四、金融服務
三家公司中,從財報披露的總交易額(GTV)來看,GoTo似乎是最大的。除了GoJek的電子錢包和數字支付GoPay外,GoTo還擁有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支付網關之一Midtrans。
GoTo披露的金融科技take rate約為0.5%,介於Xendit(Midtrans的主要競品)的凈收入率和GoPay收取的商戶費率之間。另一方面,Grab的金融服務的傭金率為2.7%。
三家公司都沒有在財報中明確說明貸款餘額或者業務規模。然而,在冬海的資產負債表上可以看到,到今年6月30日其短期應收貸款(凈信用損失備抵)已經從半年前的15億美元增長到約20億美元——這可能是SeaMoney集團以及SeaBank在印尼的資產負債表所發放的貸款的總和。
加上和一些銀行的資金合作,SeaMoney的實際貸款餘額應該已經超過了20億美元。
關於GoTo的貸款業務,我們或許可以以Jago銀行的業務作為一個參考指標(詳見:《GIC投了印尼一家名字叫“牛逼”的數字銀行》)。GoTo是Jago的主要股東之一,所以Jago為GoTo的貸款業務提供資金。
截至今年6月30日,其貸款餘額為3.3億美元,比半年前的2.21億美元有所增加。其實也不小了。
五、現金儲備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是,在目前融資非常困難的資本環境中,三家公司在沒有額外籌資的情況下能維持多久的運營。
三家現金情況如下:
Grab的凈現金為55.72億美元(77.4億美元的現金流動性減去21.68億美元的借款)。按照他們今年第二季度的燒錢速度,還可以在不對外融資的情況下繼續運營4年左右,這對自給自足來說足夠了。
冬海現金/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總額是78.1億美元(不包括之前提到的20億美元貸款餘額)。固定資產凈值28億美元,短期和長期投資26.5億美元——其中一些可以轉化為現金,盡管可能不會很迅速。
同時,冬海還有41.8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其中2020年發行的會在2025年到期,可轉換價格約為90.4美元。冬海需要在那之前把股價拉回到這個水平之上,或者為可能的贖回保留足夠的流動性。
冬海的錢以上季度的burn rate來看還能維持約3.5年的經營。他們現在采取的成本削減措施,在本年度第四季度應該也能看到部分結果了。
三家公司中現金流最弱的是GoTo,現金餘額23.5億美元(其中還有大概3億美元的債務——凈現金大概20.5億美元左右)。按現在的燒錢速度,目前的現金隻能維持6個季度。
與Grab和冬海相比,GoTo現在的高估值更難從投資人那裡籌集資金;在美國上市的時間表和能夠拿到的估值也是非常不確定的。很多人預測目前的加息周期至少會持續12~18個月,或許可能會更長。
這樣的情況下,GoTo可能需要以很好的條款來募集可轉債, 或者依靠國家隊下場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