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北溪1號和2號的爆炸引發了各方對歐洲天然氣危機的擔憂。在俄烏沖突以前,有超過40%的歐洲進口天然氣和超過一半的德國進口天然氣由俄羅斯提供。
能源是俄羅斯出口的半壁江山,其中天然氣占到能源出口份額的第三位(圖:OEC)
歐洲面臨的天然氣危機始於今年8月。當時,俄方稱北溪1號監測到氣體泄漏,在修復受損渦輪機前將被迫關閉管道。
難道是薛定諤的渦輪機?(來源:Airvo)
在漫長冬季即將到來之際,歐洲能否度過接踵而至的能源危機呢?
歐洲能源的艱難處境
歐洲作為世界重要的工業中心,能源年消耗量很大,但本身能源稟賦一般,因此對外依存度較高。
2021年,歐洲原油產量僅160.2百萬噸,但消耗量637.5百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4.9%;而在天然氣方面,自身產量2104億立方米,消耗量卻達到5711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63.2%。歐洲每年的能源消費中,有約60%來自進口。
體量小,不影響需求大
德國、法國、意大利三國是歐盟天然氣的消費主力,對外依存度分別為89%、95%和94%。而德國、意大利、荷蘭三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均超過30%。
而截至2021年底,俄羅斯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到37.4萬億立方米,位居全球第一。排在它身後的國家,分別是伊朗(32.1萬億立方米)、卡塔爾(24.7萬億立方米)、土庫曼斯坦(13.6萬億立方米)和美國(12.6萬億立方米)。
俄羅斯天然氣儲量,還可以“炫”很久
不難看出,俄羅斯不僅擁有資源優勢,而且比起其他能源輸出國,還占據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供給歐洲仿佛像24小時便利店一樣方便。這種長期穩定的供應,甚至在冷戰時期都不曾停過。
俄羅斯的豐厚天然氣資源,引得周邊歐洲國家都想來分一杯羹(北溪天然氣管道落成啟用典禮 圖:wiki)
2021年,歐洲進口管道天然氣(PNG)2877億立方米,主要來自俄羅斯(1235億立方米),挪威(1230億立方米)和北非國家(412億立方米),分別占PNG總進口量的43%、43%和14%。單是北溪1和2號,年輸氣量就可達1100億立方米。
歐洲能源的“生命線”
如今,歐洲缺能源,俄羅斯缺能源出口收入,雙方這種你來我往的相互制衡,不僅給天然氣價格來了一次推波助瀾,更是讓歐洲踏上艱難的“尋氣”之旅。
歐洲面對眼前能源問題的心情,就像天然氣價格一樣七上八下(圖:Trading Economics)
歐盟天然氣主要有三大來源:自產、進口管道天然氣(PNG)和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其中,進口PNG占比最大約66%,自產和進口LNG各占17%左右。
而歐盟的天然氣消耗量由基礎供給和調用部分庫存兩部分來滿足。從近5年的均值來看,每年冬季天然氣需求量在3200-3300太瓦時(等於10億千瓦時),除2800太瓦時的基礎供給還需調用600太瓦時左右的庫存。
近十年歐盟的天然氣消費量已經有所減少了
之所以要調用庫存,是因為天然氣的市場需求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的取暖季需求旺盛,其餘時間則為淡季。
因此,為了穩定用氣成本,保證足量庫存進入下一個取暖季,歐盟會在每年4月開始補充地下儲氣庫。今年3月23日,歐盟委員會向其成員國提出,天然氣庫存率需在今年11月1日前達到80%。
其中,基礎供給中來自俄羅斯的PNG和LNG總和,約有1050太瓦時(相當於歐盟庫存總量)。也就是說,俄羅斯承擔了歐盟冬季36-37%的天然氣供給。
要是沒了俄羅斯,歐洲的冬天不太好過
由此可見,對於歐盟能源需求來說,通過管道運輸的俄氣有著中流砥柱般的地位。如今中流砥柱不復存在,歐盟隻能一方面盡力增加采購其它供應國的天然氣,另一方面號召居民和工業節約能源。
開源補庫的途徑
從歐盟天然氣的三大來源看,無非從以下途徑實現開源:
自產:主要看荷蘭,其2021年天然氣產量占歐盟總產量的41%。但荷蘭的格羅寧根氣田,又面臨因開采存安全隱患而被迫關閉的問題。因此,靠荷蘭增產估計很困難。
不僅是荷蘭最大氣田,也是歐洲最大(圖:wiki)
2016年氣田所在地區發生的地震仍讓荷蘭人心有餘悸,眼下就算是能源危機也不敢再貿然放手開采(圖:路透社)
PNG:由於鋪設新管道需要大量時間,還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短期內很難實現。而現有管道中,除了俄氣,剩下的就隻有挪威和北非。
挪威方面表示,2022年也許可以增加100太瓦時(約8%)的天然氣交付量。但是鑒於產能已接近飽和,而且對天然氣價格缺乏信心等原因,其增產的意願並不強烈。
而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由於與西班牙的關系惡化而減少對其天然氣供應,僅願向意大利增加不到50太瓦時的供給。假設俄氣完全斷供,這150太瓦時的增量,在600-800太瓦時的供給缺口面前,形如杯水車薪。
LNG:歐盟LNG供給國主要有美國、卡塔爾和北非等國。美國和卡塔爾當前的產能都處於高位,短期內很難有大的增長。
再加上自由港(Freeport)因火災而暫停運營,可能到年底方可恢復,而該港口在以往承擔了全美約20%的LNG輸出。因此,即使是最樂觀的情況,美國也隻能供給歐盟和英國其所需LNG總量的40-45%。
好消息是自由港將在重啟後擴建LNG設施,不過歐洲能否挺過這個冬天還是個問題(圖:Freeport LNG)
雖然歐洲很想緊握卡塔爾這棵救命稻草,但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雙方很難就一些條款達成一致。
這是因為,天然氣生意與石油不同,約70%都是長期協議,因為天然氣開采需要長期且巨額的投資。所以卡塔爾希望簽訂長期合同,以保障其的訂單穩定性,但是這與歐洲“碳中和”的目標相悖。
卡塔爾自稱擁有“世界一流的液化天然氣公司”,也並不著急簽下歐盟這一單生意(圖:Qatargas)
而且,從歐洲的視角來看,除了卡塔爾,還有美國、澳大利亞等LNG出口國,買方當然希望保留貨比三家的權益。
歐洲的LNG救命稻草,不止卡塔爾這一根
除此之外,北非國家即便有意增加對歐出口量,但其能力也有限,可增產能也不會多。
這麼看來,歐洲能源的坑真的填不上了嗎?其實也沒那麼絕望,因為還可以買二手的。亞洲國家由於能源需求相對疲軟、庫存相對充足,於是轉賣了部分LNG給歐洲救急。
在各方的努力下,歐盟天然氣補庫已超前完成目標,達到約88.0%。歐洲今年上半年LNG的進口量同比增長60%,瘸了PNG這條腿,LNG這條腿總算勉強支棱起來了。
其中德國更是達到了91.5%(時間截至9月27日 圖:GIE)
但來之不易的珍貴LNG,肯定是要付出些代價的,除了貴,沒毛病。今年8月,英國、荷蘭、法國的天然氣報價分別較年初漲幅至144%,228%和62%。
當前,LNG在亞洲市場的價格約45美金/百萬英熱,在歐洲市場約60美金/百萬英熱,價格反映了市場需求。相比美國Henry Hub天然氣期貨僅約8.7美金/百萬英熱的成交價格,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貴,但是不買不行
盡管歐洲已經東拼西湊達成了今年的補庫目標,但是歐洲內部各國對LNG的接受能力分佈不均,而新建一個LNG接收站需要2-3年的時間,因此歐洲短期或將面臨LNG進口後運輸和分配問題。按照歐洲的基建速度,要想大規模投入使用尚需時日。
東歐國家由於地理位置更靠近俄羅斯和挪威的輸氣管道,並未設有儲氣庫或庫存不足,將面臨更嚴峻的能源考驗。即便中西歐有意援助,基礎設施配套也要跟得上才行。這就要看歐洲國家能否協力解決。
在北溪被炸的同一天,挪威與波蘭合作的波羅的海管道項目啟動了,但誰能保證這條管道就不會出事呢?
與此同時,歐洲還要為未來的能源供應做好打算,畢竟亞洲不會長期將LNG拱手相讓。
德國,首當其沖
歐洲天然氣主要用於工業、電力、住宅和商業,分別占比25%、30%、27%和11%。俄氣中斷,無疑是對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一記重擊。這是因為,德國超過一半的進口天然氣和三分之一的進口原油都來自俄羅斯。
對俄制裁一番操作下來,倒是先把自己整出能源問題了
雖然德國現在十萬火急加緊建設LNG進口設施,但完全上線運營還需要很長時間,德國隻能重啟多家燃煤電廠。重啟煤電廠不僅需要資金維修,也並不符合發展趨勢,可能會影響其工業基礎。
德國有約30%的原油、煤炭依賴於內河航運,其內河航運又以萊茵河(占比80%以上)為主。然而,萊茵河卻因幹旱水位持續走低,導致煤炭運量大打折扣。今年預計運輸的4000萬噸煤炭,估計隻能完成65%。這讓德國的能源危機雪上加霜。
能源危機面前,首當其沖的是民生,民眾取暖用電將受到最直接的影響。
其次就是工業,德國是歐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重要化工品生產國。天然氣為德國化工行業供能約65.6%,實惠的“俄氣”讓德國很多工業企業能夠以低成本運營,贏得更多競爭力。
自6月23日以來,德國已經進入國家天然氣能源計劃第二階段警報級別。一旦進入第三階段緊急級別,天然氣將按分配計劃供給,屆時,一些能源密集型化工行業將被迫減產。
凜冬將至了嗎?
綜合來看,受成本和政策的雙重壓力,德國用氣需求或許會有所下降。
另外,天然氣除了作為能源,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是合成幾十種化工產品的原料。近期,已經有多家化肥廠停產或減產,這將對相應供應鏈或全球相關產品供應端造成沖擊。
看似隻是能源問題,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
要是化肥生產供應不上,農業出了問題該咋整?
某些工業設施如果被長時間關閉,可能會受到永久性損壞。
另外,天然氣漲價可能引起通脹。因為燃氣為生活必需品,當居民的收入較多地被用來支付燃氣費用,在其他方面的消費能力自然降低。這將直接影響經濟,甚至會引發民眾恐慌,擾亂正常經濟秩序等不良後果。
在重重危機面前,歐洲依然提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來降低對“俄氣”的依賴。但客觀來講,“俄氣”中斷留下的窟窿,在新的能源供應上線前,在短期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完全填補的。
不過俄氣是把雙刃劍,反過來可能傷及歐盟自身(圖:reddit @u/andmascales)
歐洲順利度過這個冬天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其今後的“尋氣”之旅仍然長路漫漫。
參考資料:
1. 唐婕,張峰,歐洲天然氣短缺對化工業影響幾何,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209061578087130_1.pdf?1662490777000.pdf
天風證券,2022 年 9 月 6 日
2.俄羅斯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全球排名第一,https://news.bjx.com.cn/html/20220114/1199563.s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2-01-14
3. Salzman,These Stocks Should Benefit From the U.S.’s Deal to Send Natural Gas to Europe,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us-europe-natural-gas-deal-stocks-51648228126, Barron’s, March 25, 2022
4. Lawson, Nord Stream1: Gazprom announces indefinite shutdown of pipeline, https://amp.theguardian.com/business/2022/sep/02/nord-stream-1-gazprom-announces-indefinite-shutdown-of-pipeline, The Guardian, Sep 2, 2022
5. 中金|歐洲天然氣:LNG 彈性不足,補庫挑戰仍存,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zmt/2022-05-23/doc-imizmscu2847789.shtml
新浪財經,2022 年 5 月 23 日
6. 危墻之下-今冬歐盟天然氣供給缺口測算,http://k.sina.com.cn/article_5115326071_130e5ae7702001rvr6.html
新浪財經看點,2022 年 9 月 15 日
7. 88.0% of EU gas storage is filled., https://graphics.reuters.com/UKRAINE-CRISIS/EUROPE-GAS/zdvxozxzopx/, Reuters, Sep 26, 2022
8. Robertson, Energy traders are making a killing exporting US natural gas to Europe as prices soar- with some single shipments bringing in $200 million, https://markets.businessinsider.com/news/commodities/us-natural-gas-exports-europe-surge-energy-crisis-trader-profits-2022-8?amp, Aug 13, 2022
9. 蔣飛:俄羅斯斷供天然氣對歐盟的影響有多大?https://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2-09-08/zl-imqmmtha6507935.shtml
新浪專欄,2022 年 9 月 8 日
長期關註出海,在急劇變化的競爭環境中,為大家提供一手資訊、鏈接頭部企業。點擊鏈接留下您的交流與合作訴求,我們將與您聯絡,同步最新行業動態和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