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全球 - 歐洲開始能源補貼“軍備競賽”,能撐多久?
文章分類

與好友分享

你可能喜歡

歐洲開始能源補貼“軍備競賽”,能撐多久?

進入10月,對於位於北半球較高緯度的歐洲國家來說,冬季已經來臨。不同於往年,“能源”成了今年日常生活的關鍵詞。筆者所處的瑞士,早在盛夏七月,民眾就已經開始居安思危。瑞士頭部電商Digitec Galaxus數據顯示,今年7月移動發電機組和發電機的銷售量分別達到去年同期的9倍和4倍。

隨著氣候轉涼,蠟燭和木柴也成為了重要的儲備物資。法國的木質顆粒燃料價格已經翻番,每噸高達600歐元(4200元人民幣)。甚至連一些購物網站,也悄悄地把“秋冬加絨室內鞋”推上了精選榜單。

生活中,因能源短缺而接連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暖氣片供暖不足、物價上漲、貨運和公交系統全面癱瘓,司機們不滿能源物價上漲、要求漲薪遭拒繼而罷工抗議。每天以“能源危機”為標題的各語種新聞報道數不勝數。

對此,筆者也深有同感。日內瓦公交系統大罷工當日,原本二十分鐘的公交通勤時間不得不變成了四十分鐘的步行。早上七點出門,天仍然黑著,人行道上卻已經熱鬧了起來,大多是像我一樣風塵仆仆的上班族,還有送小孩步行上學的疲憊家長。碩果僅存的幾輛仍在運行的早高峰公交車裡,也像魚罐頭一樣擠滿了打工人。

寒冬降至,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施加嚴厲經濟制裁,其反噬效應導致歐洲能源價格上漲,但最後苦的還是普通民眾。

歐盟能源自給度低

歐盟非常依賴進口能源,其中俄羅斯又是歐盟重要的能源供給國。2020年,歐盟能源自給度僅有42.5%,而24.4%的能源需要從俄羅斯進口。

歐盟可利用能源總量及其來源。圖源:歐盟統計局

歐盟各國能源結構不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度也各有差異。小國如馬耳他、塞浦路斯和盧森堡,國內資源有限,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度都在90%以上。

歐盟各國進口能源依賴比例。圖源:歐盟統計局

而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國也非常依賴進口能源(55%-75%),尤其是天然氣。如圖所示, 2021年意大利超過40%的能源供應來自天然氣。英國、德國緊隨其後。

各國不同類別能源的發電量分佈圖。圖源:瑞士資訊Swissinfo

細化到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2020年匈牙利、奧地利、斯洛伐克對於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高達30%以上,而德國、意大利、荷蘭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也有20%以上。

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一覽表(2020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該國能源總消耗的百分比)。圖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雪上加霜的是,在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最高的國家中,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缺乏液化天然氣終端儲運設施,這也意味著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完全對俄羅斯能源脫鉤。

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直到今年夏天才開始在威廉港建造本國第一座液化天然氣碼頭,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同為歐盟中的大國,法國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較低,在5%以下,這也部分得益於法國發達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

歐洲政府大力撥款

嚴峻形勢下,能源價格飛漲,更帶動整體通貨膨脹。今年8月,歐元區年通貨膨脹高達9.1%,歐盟總體通脹更達10.1%。如圖表所示,自今年年初以來,歐洲各國均經歷了不同程度的能源價格上漲。到今年秋天,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等國更是成為能源價格飆升的重災區。

批發電價(歐元/兆瓦)。圖源:Ember智庫

為了應對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歐洲各國政府紛紛采取財政措施穩定局勢。

英國一馬當先,財政投入在絕對數值和占GDP百分比上都遠超其他歐洲國家。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也拿出了占GDP 3%左右的資金幫助家庭和企業渡過難關。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歐洲各國政府為家庭和企業能源問題提供的財政支持(數據未包括德國於9月29日宣佈的2000億歐元計劃)。圖源:佈魯蓋爾智庫

具體看歐盟各國和英國的應對措施:

歐盟:

9月30日,歐洲理事會為降低能源價格批準一系列緊急措施,意在減少電力需求、收取能源企業的超額利潤、對用電的家庭和企業提供財政補助,從今年12月1日起生效。措施包括:

1. 各國自願減少10%的用電量,具體內容由各國自行決定。

2. 歐盟成員國高峰期用電量應強制減少5%並保持至2023年3月。

3. 向石油、天然氣、煤炭、煉油企業在2022年的超額利潤收取互助稅,歐盟整體互助稅率應至少為33%。

4. 將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及褐煤發電的電力公司(包括中間商)的利潤限制在180歐元/兆瓦。這是考慮到這些發電方式的成本並未上升,但近期因天然氣價格異常上漲導致的高電價獲得巨額收入,故而由成員國收取額外利潤後支持消費者。

這些措施得到了歐盟各國政府的贊成。

德國:

德國天然氣價格已經是去年同期的10倍,估計每戶家庭今年要比往年多付500歐元(約3500元人民幣)的電費。

德國政府在9月29日宣佈投入2000億歐元應對能源問題,包括設置家庭和企業天然氣價格上限,直至2024年3月。

這項舉措還包括向家庭提供一次性能源補貼,所有納收入稅的上班族都可以獲得300歐元的補貼,有小孩的家庭還會額外獲得100歐元(每個小孩)的補貼。低收入、失業人群、大學生也有100至200歐元不等的能源補貼。

在規模上,如果加上此前已承諾的財政投入且不考慮可能的重疊部分,德國在過去一年間已經拿出3000多億歐元應對能源危機。財政支持的規模在整個歐洲范圍內都堪稱一騎絕塵。

除財政投入外,德國政府還采取了一系列節能措施。從今年9月開始,除醫院等特殊場所外,公共建築室內供暖不得超過19攝氏度。公共建築洗手池水龍頭也停止供應熱水,特殊衛生原因除外。私人遊泳池不允許使用天然氣或電網供電加熱。

為響應節能行動,柏林市內歷史古跡和地標建築(如市政廳、國家歌劇院)的聚光燈也在夜間關閉。慕尼黑市也采取了關閉廣場聚光燈的措施以節約能源。

德國是歐洲的制造業大國,能源密集型產業受能源價格波動影響顯著。德國政府為此投入大筆資金穩住能源價格、降低制造業能源成本也合乎情理。但其他歐洲國家卻未必買賬——德國的財政舉措很有可能增加本國能源需求,從而導致歐洲整體能源價格繼續上漲。

何況德國一向反對歐盟設置統一的天然氣價格上限,因此德國能源計劃的溢出效應也更加令其他歐洲國家擔憂。意大利、愛爾蘭政府號召歐盟各國應該團結,協調行動應對能源危機。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應對能源危機要采取“歐洲整體策略”,匈牙利首相歐爾班·維克多則直接批評德國的擅自行動是歐盟內部自相殘殺的開端。

意大利:

俄烏沖突之前,意大利曾是歐盟第二大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國,僅次於德國。沖突爆發以來,意大利積極增加從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進口,同時調動國內天然氣儲存設備(意大利有200億立方米的儲存容量,其中45億立方米是政府監管的戰略儲備,隻能用於緊急情況),並采取一系列節能措施。今年7月,意大利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已經從年初的40%降低到25%。

意大利已經決定投入660億歐元幫助企業和家庭應對能源價格上漲問題,由電氣價格猛漲而增加的增值稅收入將會成為這筆財政支持的重要來源。意大利政府為低收入人群(年收入3.5萬歐元以下)提供200歐元的一次性能源補貼,並為企業減稅25%到40%不等。

盡管如此,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的家庭開支增加已經不可避免。意大利能源、網絡和環境監管局(ARERA)於9月底發佈消息稱,今年第四季度意大利家庭電費賬單平均漲幅將在59%左右,年度戶均電費1322歐元,而去年意大利家庭戶均電費僅為632歐元——而這已經是政府投入大量財政支持的結果。

意大利政府稱投入的財政資金可以由本國自行解決,無需向外借款。但如果危機持續,財政貼補卻隻增不減,意大利又該往何處去?

法國:

能源價格問題在法國一直是尤為敏感的話題。今年一月,早在俄烏沖突、四月總統大選之前,法國政府就要求法國電力公司( EDF,法國公用電力公司由法國政府持有大部分股份)在今年內控制電價上漲額度不超過4%,並把天然氣價格凍結在2021年10月水平。法國總理伊麗莎白·博爾內更在今年9月宣佈,2023年將控制電氣價格漲幅低於15%。

除能源限價外,法國自2018年開始就每年為低收入人群提供能源支票(即一次性能源補貼),用於幫助民眾支付能源賬單。目前有三類能源支票:

1. 常規能源支票,每年春季向大約 600 萬戶家庭提供。根據家庭人口數量和收入情況,額度在48歐元至277歐元不等;

2. 燃料油支票,從今年11月開始向用燃料油供暖的低收入家庭發放,額度為100歐元或200歐元;

3. 特殊能源支票,今年年底將向1200萬戶家庭提供,額度為100歐元或200歐元。

除此之外,法國也大力號召民眾節約能耗。10月6日,法國出台全民節能計劃,旨在將法國的能源消耗減少 10%,避免能源短缺。

這些措施包括家庭供暖建議不高於19攝氏度、公共建築供暖不高於19攝氏度並停止提供熱水(除非用於淋浴或者必要的清潔)、為拼車平台新註冊用戶提供補貼、鼓勵公共交通出行、減少公共照明、鼓勵遠程辦公。

英國:

2021 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英國使用的天然氣的 4%、石油的 9% 和煤炭的 27%,均低於歐盟平均水平(2020 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歐盟使用的天然氣的 39%、石油進口的 23% 和煤炭進口的 46%)。

盡管如此,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同樣波及了英國。今年9月,英國政府頒佈能源危機援助計劃,包括一項為期兩年的能源價格保證,將家庭能源價格限制為電力每千瓦時 34 便士和天然氣每千瓦時 10.3 便士。

也就是說,一個每年使用 1.2萬 千瓦時天然氣和 2900 千瓦時電力的家庭的年能源賬單不應超過 2500 英鎊(在限價之前為 3549 英鎊,按照去年冬天價格則為1277 英鎊)。

此外,英國政府為所有英國家庭在接下來6個月內提供能源賬單減免:今年10月和 11月減少 66 英鎊,2023 年 12 月至 2023 年 3 月期間每月減少 67 英鎊,總額400英鎊。

使用燃料油的家庭還會額外獲得100英鎊的補貼。800萬低收入家庭也可以獲得650英鎊的額外補貼,殘疾人士額外補貼150英鎊,養老金領取者額外補貼300英鎊。

政府還宣佈了一項企業支持計劃,從 今年10 月起,未來6個月內保持批發天然氣和電力價格不變。

能源是民生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柱,能源價格的波動也影響著無數家庭的生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7月發佈了關於如何在能源危機中支持經濟弱勢群體、加快能源轉型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今年能源危機將導致歐洲家庭的平均生活成本上升7%,而且這一消極影響在低收入家庭中更為明顯。如何在危機中保障弱勢群體生計、維護社會公平,是歐洲各國的一大難題。

目前來看,歐洲各國普遍采取了價格抑制措施,比如補貼、減稅和限價。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這些措施隻是延遲了能源批發價格對零售價格的傳導,不能精準有效地保護經濟弱勢群體,反而會減少對家庭和企業節約能源的激勵作用,會導致全球能源需求和價格持續走高。

此外,這些措施也造成了國家之間的能源財政“軍備競賽”,從各國對德國2000億歐元能源計劃的反應中可見一斑。隨著物價繼續上漲,歐洲還能夠負擔這樣昂貴的財政措施到何時?

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各國政府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幫扶弱勢群體的政策,比如前文提到的各國為低收入人群發放的一次性補貼。此外,對於企業的財政支持隻應該是權宜之計,不能作為長久之策,而且應該著重支持因能源危機而遇到困難的企業,比如現金流受阻的中小企業。

如何應對寒冬

如上文所說,許多歐洲國家已經發起全民節能倡議,公共部門更是身先士卒,斷熱水、停照明、建議遠程辦公……瑞士政府的建議甚至已經具體到讓居民多淋浴少泡澡、做菜時關好鍋蓋,從而減少能耗。節能不僅是能源危機的要求,也與逐漸主流的環保議題吻合。但是對於各項節能措施,民眾真的準備好了嗎?

法國《回聲報》刊登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80%的法國人同意在公共建築和私營企業限制供暖不超過19攝氏度,71%的人同意在家中限制供暖。

根據蒙田研究所今年7月的民意調查, 82% 的法國人願意采用家用電器節能模式,79%的人願意將傳統燈泡更換為 LED ,66%的人會在洗澡或洗澡時降低水溫洗澡,64%的人願意減少開車出行。

法國民眾對於不同節能措施的意見。其中深藍色表示支持,紅色表示反對,黃色表示與自己無關(因為沒有相關電器),紫色表示無所謂。圖源:蒙田研究所

德國briq研究所於今年3月的調查顯示,82%的受訪者願意調整供暖以對俄羅斯施壓。66%的受訪者願意在家中減少供暖。

除節能外,歐洲各國也在積極尋求俄羅斯能源的替代品,並增加能源儲備以應對寒冬。

下圖展示了歐盟進口天然氣的主要管道路線,其中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主要經過四條路線進入歐盟:北溪、亞馬爾(經過波蘭)、烏克蘭和 Turkstream(經過土耳其),但北溪、亞馬爾均已停止輸送天然氣。自俄烏沖突以來,歐盟和英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相較於往年已經大幅縮減。

歐盟和英國天然氣進口情況 (按來源分)。圖源:佈魯蓋爾智庫

與此同時,從挪威、阿爾及利亞進口的天然氣數量近期保持在較高水平。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更是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歐盟已經在向挪威、卡塔爾、阿塞拜疆、北非國家尋求俄羅斯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今年6月,歐盟與以色列、埃及達成協議,增加歐盟經埃及進口的液化天然氣。7月,歐盟與阿塞拜疆簽署協議,在2027年前將從阿塞拜疆進口的天然氣增加一倍。同一個月,意大利與阿爾及利亞簽署了一項價值 40 億美元的天然氣協議。意大利還與安哥拉和剛果共和國達成了天然氣進口協議。

相較於去年同期,歐盟的天然氣儲氣量已經增加了15%。大部分歐盟國家都有自己的儲氣設施,其中德國、意大利、法國、荷蘭、奧地利五國的儲氣容量之和達到歐盟儲氣總容量的三分之二。

沒有儲氣設施的歐盟成員國(如愛爾蘭、芬蘭、愛沙尼亞、盧森堡、希臘等國),則可以根據歐洲理事會決議,將等同於本國年均天然氣消耗量15%的天然氣儲存在其他成員國。

如今,盡管歐洲尚未完全入冬,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的數據,歐盟儲氣量已經達到95%。截至發稿時,法國儲氣量為98%,意大利達到93%,荷蘭92%,德國儲氣量90%,奧地利85%——均已實現歐盟要求的在11月1日前儲氣量達80%的目標。

歐洲天然氣儲存情況。圖源:半島電視台(Aljazeera)

盡管如此,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分析,如果歐盟完全停止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但同時能源需求不減,到明年2月,歐盟儲氣量僅有不到20%,必須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如果歐盟能削減9%的能源需求,則有望在少量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情況下保持25%的天然氣儲備。

比利時佈魯蓋爾智庫(Bruegel)統計,今年歐盟天然氣需求量已經比2019至2021年同期均值下降了7%,主要得益於企業能源需求的減少。考慮到家庭天然氣需求集中在秋冬,今年能耗情況還有待觀望。

從歐洲各國庫存來看,今年勉強可以度過,但若能源短缺得不到有效緩解,明年情況將不甚樂觀。政府大力投入財政資金,民眾想盡辦法節省開支維持生計,更不用提對氣候和生態環境的一系列負面影響……這一切真的值得嗎?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