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朋友間最真摯的問候;提肛,比喝熱水更暖心的叮囑;提肛,與瘋狂星期四比肩的網絡熟臉。
問題來了,想要保菊健康,提肛打卡有用嗎?如果有,用處多大?
提肛護菊,作用多大?
我搜到國內89篇研究提肛與痔瘡防治的、來自不同級別期刊的文獻,都說提肛好。
其中有個研究做了個實驗。
把60例剛做完痔瘡手術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
對照組的患者接受常規術後康復;
試驗組的患者在常規康復基礎上,還加上提肛肌功能訓練,包括提肛訓練、仰臥屈膝訓練、手指擴張訓練和肛門收縮訓練。
15天之後,對照組的並發癥發病率是76.67%,而加了提肛肌功能訓練的實驗組,並發癥發病率隻有13.33%[3]。
研究人員分析,提肛肌訓練擠壓了瘀滯的肛周靜脈、加快了靜脈回流、促進了局部的血液循環,同時還促進了腸蠕動,讓通便更加順暢——這對菊花剛挨過刀的患者來說,是非常大的幸福。
不過,在更有分量的研究中,以及更廣泛的學術界中,關於提肛的研究還很少很少。
這麼來看,提肛或許對預防和緩解痔瘡有好處,至少是沒有壞處(而且還不用花錢)。有事沒事提提肛,挺好!
隻靠提肛護菊,難辦啊!
不過,隻靠提肛來預防痔瘡,或許有點過於樂觀了。
你現在可能並沒有痔瘡,但人人菊花裡,都有痔瘡的“種子”,長得跟個大腸發圈一樣,叫肛墊。
男同胞們,這個叫大腸發圈丨zerowastememoirs.com
平時肛墊是充血狀態,把直腸末端拉緊,這樣便便就不會漏出來;等你便意盎然、蓄勢待發,肛墊就不再會充血、迅速變小,把排便通道給讓出來。
肛墊就是這裡,不信你摸摸丨eptumed.com
但肛墊也很脆弱,你久坐久站、便秘時用力、拉肚子時老跑廁所、孕期腹壓增大、血壓過高、有痔瘡家族史等等,都可能讓肛墊腫大、充血、發炎,不能及時縮小。
等你用力擠出便便的時候,脆弱的肛墊組織表面也可能跟著被擠出來一團。有時候肛墊組織還會被便便擠破,達成血染馬桶成就。
“種子”肛墊發芽了,變成讓你坐臥不得、便溺為難的痔瘡。
你看,痔瘡的“種子”人人都有,“種子”發芽的條件也非常多。你要預防痔瘡,得從很多方面入手,比如多吃膳食纖維多喝水多運動(包括提肛運動)、保證便便通暢,不要憋便便、不要使勁兒排便、不要便便時間太長,否則你受得了,你肛墊可受不了。
提下肛就能百分百保菊花平安啦?想得美!
你是痔瘡高危人群嗎?
痔瘡對人類的態度,基本是博愛的。
在我國,痔瘡的發病率是肛腸疾病中最高的,在不同地區占比50%到60%左右[4]。
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痔瘡在胃腸道門診裡排名前三,每年有400萬次就診[6];超過75%的人一生中至少會得一次痔瘡;而超過50%的人,在50歲之前已經痔過了[7]。
痔瘡對某些人群,又是偏愛的。
根據統計數據,最容易得痔瘡的人是這樣的[4][5]:
中青年——30到49歲的人群患痔率最高;
司機、教師——患病率分別是49.66%和50.59%,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常常久站/久坐;
學歷高——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患痔率相對高;
抽煙喝酒、有屎不拉、便秘、不愛運動、馬桶上一坐就是半小時的人,也受痔瘡青睞。
另外,性別和痔瘡發病率的關系還沒有定論,小姑娘、小夥子、老大爺、老大媽,都是可能得痔瘡的。
你瞅瞅,這些痔瘡偏愛的特點,你占了幾個了?對菊花上點心吧!
凱格爾運動,是提肛嗎?
提肛沒太多技術要求,就是找到“夾斷便便”的感覺,夾幾秒,放松幾秒,多來幾次。
很多人容易把提肛和凱格爾運動搞混,其實兩者有微妙的差別。
凱格爾運動,鍛煉的是盆底肌:找到憋尿的感覺,保持幾秒後放松,再重復。
凱格爾運動主要是為了預防女性產後尿失禁,也有預防大便失禁的作用——畢竟盆底肌是挺多一群肌肉組成的,其中就包括了肛門附近的肌肉。
關於盆底肌和凱格爾運動的更多內容,可以戳這裡了解一下。
看完此文,你在沙發上癱著的時間又多了5分鐘,一邊提肛一邊站起來活動吧!
參考文獻
[1]黃娟,吳許雄.基於生物反饋技術論提肛運動在肛瘺術後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8):29-32.
[2]王芳,廖行忠.提肛運動在肛腸疾病中的應用[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23):55-56.
[3]劉靜,蔣勵.痔瘡術後患者采取提肛肌功能訓練的意義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2,16(05):231-233.
[4]程議樂,武永連,李萬裡,李曉柳,胡俊傑,丁康.國內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進展[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2,42(06):74-76.
[5]丁婷,柳越冬.遼寧省成人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6,36(4):4-19.
[6]Sun Z, Migaly J. Review of Hemorrhoid Disease: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Clin Colon Rectal Surg. 2016 Mar;29(1):22-9.
[7]Hu WS, Lin CL. Hemorrhoi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eripheral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J Epidemiol. 2017 Dec;27(12):574-577.
[8]Brodovskyi SP, Iftodiy AG, Kozlovska IM. [ОPTIMIZA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MORRHOIDAL DISEASE STAGES III-IV]. Klin Khir. 2017;(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