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娛樂 - 為什麼你應該去看一場《歌劇魅影》?

為什麼你應該去看一場《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在百老匯停演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歌劇魅影》明年春天就在百老匯停演了,這讓我瞬間想起了很多故事。

首先講一下這部劇裡面我最喜歡的歌曲,叫做《夜之曲》,裡面有一句歌詞是:

Let Your Mind Start a Journey through astrange new world

Leaveall thought of the life you knew before

大意是:讓你的思緒引領你開始一段新的旅程,忘掉一切你熟悉的過去生活。

在《夜之曲》這個名字下,自然而然你會覺得這是說做夢的事情,但這首歌在最開始的版本,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已婚男人》。

所以魔鬼總是在細節裡面,這首歌頓時就變得有深度了起來,再去看它的歌詞就覺得每句話都似有所指。

第一個是我小時候的故事,我媽媽有段時間是一個寫小說的工程師,我們家書架上有很多所謂的世界名著,但我說實話,真的讀不進去,我覺得那些語言毫無美感,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文法的問題。我當時覺得就這水平,給我倆中性筆我也能寫出來。(很多年後站在珠峰大本營,看著珠穆朗瑪,我也是覺得給我倆饅頭一瓶水感覺也能上得去)

我當時問我媽,說這東西為什麼也是世界名著,她給了我一個很完美的回答。她說文學貴在真實,每一代人最好的作品都是那一代人的真實體會,而時過境遷,有些那一代人的感動和悲傷,不被下一輩人理解了。所以你讀起那些故事會覺得沒意思。但隻要那些故事背後的情感是真實的,那麼這就依然是一本好書。

第二個是三年前,也是秋天的時候在紐約,當時和一個朋友討論到底晚上是去吃飯(餐廳沒有最好的時間了)還是去看一個音樂劇,然後我們想了想,那還是吃飯重要,音樂劇感覺也沒啥意思,想看的話上網看就好了。

所以我從來不會說什麼文化一代不如一代,喜羊羊不如攻殼機動隊,我覺得這是個主觀看法,如果你是這樣覺得,我覺得也沒錯。但我覺得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歌劇最開始的受眾群體很少,然後大家用一些流行因素改良,讓更多人能夠接受,才會有《貓》《貝隆夫人》《歌劇魅影》這樣的音樂劇。然後文化進一步傳播,短視頻APP讓更多人可以享受自己喜歡的視頻。

我覺得情感是真實的,形式是多樣的,韋伯給莎拉寫歌劇魅影是愛情,那短視頻APP上一些記錄自己每日生活的夫婦難道就不是愛情?難道隻有才子佳人,王子公主才有情感?

這也是我對未來並不悲觀的原因,互聯網和信息時代讓社會的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到了廣泛的技術能力,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層。我們可以在家裡面學習最正宗的小炒肉做法,也可以用相機記錄自己的喜好。即便我自己對於互聯網公司了解不深,但在這一點上也要深深感謝他們。我記得高中時候,院士校友來學校講話,還要挑選優秀的學生代表才能到場,現在你可以在網上輕松學習到各種知識。

所以我也堅信,在未來我們會有新的文化繁榮,文藝復興是大家開始註意人的重要性,開始講究真實,不去畫那些想象中的什麼聖父聖子,而是畫身邊的人。這和我們今天很多文化的動向是一樣的。

歌劇魅影:創作者洛伊.韋伯

《歌劇魅影》就是一部很真實的音樂劇,我很喜歡這部劇是因為它有一種奇妙的命運糾葛。他的創作者韋伯實話說是一個長得不帥但很有才氣的音樂家

在創作《歌劇魅影》之前,他已經用《貝隆夫人》和《貓》兩部音樂劇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然後在那個時候他認識了Sarah Brightman,一個我很喜歡的音樂家。我對於跨專業搞反差的人有天生的好感。莎拉·佈萊特曼最大的特色就是她總是可以搞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你看過走性感路線的人,也看過唱古典的人,但很少有人跨界這兩個地方。

時間回到1980年代初期,莎拉當時還是走性感路線的流行歌手。

然後某個時候,才華橫溢但長得醜的韋伯,遇到了擁有天籟之音的莎拉·佈萊特曼(她的聲音,音調越高響度越大,非常有辨識度)。當然,這個相遇也挺有趣。我不記得在哪裡讀過,大意是,莎拉當時去試鏡韋伯的音樂劇《貓》,有幾次試鏡就是在韋伯的家裡,還是在晚上發生的。當然這句話其實沒有看上去那麼離譜,因為韋伯家有一個教堂改成的劇院,所以這個故事有其合理性。

實話說,莎拉·佈萊特曼是一個非常努力的演員,她從小就鍛煉跳舞,嗓音幾乎是天賜的禮物,而這點之外,我很佩服她的地方在於,她是真真切切回擊了所有自己的攻擊者,從她和韋伯在一起的時候,就有無數人說她除了長得漂亮並無所長,然後她就穿著性感衣服唱出了最古典的音樂;有人說她是靠婚姻才拿到了角色,可她在離婚後不僅一分錢沒拿韋伯的,還獲得了比韋伯更大的名氣。

當然這是後話,我們把時間倒回到韋伯和莎拉·佈萊特曼剛剛認識的時候,應該是在1984年某天,韋伯在紐約的某個書店看到了一個小說,故事是一個醜陋的音樂靈魂愛上了一個擁有天籟之音的小女孩。那一年韋伯36歲,莎拉24歲。那個下午,韋伯就在那個書店讀完了那本小說,然後我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共鳴,但最後決定寫一部音樂劇。

所以《歌劇魅影》真實的地方第一在於,它真的是有故事原型的,還記得文章開頭那個“Music of Night”麼?就是韋伯準備離婚的時候作曲的。

《歌劇魅影》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Cristine是女主,也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在劇院生活的她,一直被一個帶著面具的怪人Phantom(幻影)所指導。在歌劇上演前,主唱突然失聲(有趣的是在現實世界裡面,《歌劇魅影》初演前,莎拉·佈萊特曼也曾經登報說自己突然生病沒法唱歌,過幾天後她重歸劇組,要麼這是一次炒作,要麼當時她和韋伯吵架了,要麼這就是奇跡),然後Cristine臨時成為主角。在演出中Cristine遇到了童年的玩伴拉烏爾,兩人情投意合,但Phantom覺得是自己教會了Cristine一切,她卻要離自己而去,非常憤怒。

之後的故事是Phantom通過一次次的破壞和恐嚇去嘗試把Cristine留在自己身邊,而拉烏爾和Cristine則已經秘密訂婚。他們訂婚的時候那首歌我也很喜歡。

在最後的劇情裡,Phantom用吊死拉烏爾來威脅Cristine說愛自己,但在Cristine一個復雜情感下深情的吻下,他釋然並放走了他們,最後孤身一人消失。

一個看起來非常奇怪的故事,一直以來也有無數人討論Cristine對Phantom的愛是更類似對父親的愛、對老師的愛還是真正的愛。

我覺得這是個說不清的問題,這點我又忍不住說一個有趣的事情。我覺得西方文化裡面有太多價值觀判斷了,所以搞點模糊曖昧的東西容易獲得他們的喜歡。克勞德到底喜歡Tifa還是Areith這個問題也可以讓歐美的宅男討論一輩子。而東方文化比較喜歡含蓄和兼收並蓄,所以如果一個人有非常堅定的價值觀就容易獲得青睞。比方說我們喜歡梁山伯和梁祝。人總是喜歡自己缺乏的東西,越得不到就越喜歡。

但無論如何,1984年的韋伯,面對比他小12歲的薩拉,他的愛一定是非常復雜的。而韋伯在《歌劇魅影》中寫下的結局,也恰好是6年後莎拉和他離婚時候的預言。

很多年後,準確說在《歌劇魅影》上演25年之後,在紀念版演出中,當韋伯介紹莎拉時,他用的依然是劇中的形容,My angel of music(我的音樂天使,和劇中Phantom稱呼Cristine一樣)。看得出來韋伯對莎拉依然有著很深的愛。

當年他們兩個跨越12年的年紀差在一起的時候,雙方都是已婚。他們各自離婚然後重新結婚,韋伯用自己的故事給新婚的莎拉寫下了一部音樂劇,堅持讓她做主演,劇中莎拉扮演的Cristine愛上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音樂導師(韋伯是個編曲家),然後兩人的關系像父女也像情人。但最後劇中Cristine離開了才華橫溢卻長得很醜的Phantom,生活中莎拉也離開了韋伯。

在《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這首歌裡,Cristine希望她的父親能派天使來保護她。

Givemethestrengthtotry

Nomorememoriesnomoresilenttears

給我勇氣去嘗試,不再沉迷過去而流淚。

而現實中就像上文說的,莎拉·佈萊特曼確實勇於嘗試,她巡遊世界演出,用各地的語言唱歌,一點也沒有沉迷於過去。過去有人嘲笑她從比基尼歌手出身也嘗試唱古典音樂,她就直接給你在古典精選的封底(不是封面有點遺憾)上穿比Bikini更暴露的衣服,然後評論家還要誇她唱得好。

韋伯和莎拉在歌劇魅影的劇情

我很喜歡韋伯和莎拉,也很喜歡劇中的Cristine和Phantom,韋伯和Phantom都是孤獨的,Cristine和莎拉都是耀眼的。劇中Cristine是單純的,為音樂而生,而Phantom則是復雜的,是音樂家,是建築家,善良與邪惡很難分辨。在生活中,莎拉·佈萊特曼其實反而更像Phantom,她是一個非常跨界,非常勇於嘗試,也很難定義的歌手。古典?音樂劇?搖滾她也唱過。而韋伯其實更像Cristine,在音樂劇一條路上前進,也很傳統。

一個永恒的問題:如果一生中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永恒的平行線不會有交點但也不會遠離,一種是彼此相交的射線,會有一個交點但之後會越來越遠。哪一個更好呢?

韋伯在遇到莎拉之前和之後,都過著非常傳統的生活,有人說他和莎拉就是一次追求刺激的外遇。我也覺得他們兩個就像是非常對立的兩種人格,兩條相交的射線,在各自人生的某個階段相遇,然後創造了一個偉大的作品,我甚至覺得在創作的時候,韋伯可能都想過莎拉有一天會離開他,才會在最後設置那麼一個浪漫的吻別。

在歌劇魅影中,傳唱最廣的歌曲應該是《Think of me》。

裡面有一句歌詞可以說一語成讖。

Thinkofmefondly,whenwe’vesaidgoodbye

Rememberme,onceinawhile-pleasepromisemeyou’lltry

即便我們再見後也請至少想起我,至少某些時候能記得我。

這句歌詞並不是韋伯寫的,當時他譜曲後讓一個年輕的填詞家填完了這句歌詞。

這就是我眼中的《歌劇魅影》,一個熱戀中的音樂家,寫給自己歌唱家老婆的劇本,然後他在裡面設置了很多悲傷的元素,這些最後都一一實現。到底是他在一開始就知道結局,還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呢?

但不管是什麼,這都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就是這樣,無論他是喜劇收尾還是悲劇落幕,他都是動人的,莎拉·佈萊特曼後面回憶說,在作曲的時候,韋伯會讓她試唱,根據她的音色去調節曲目。我想可能以後也很難有類似的音樂劇了。甚至就像開頭說的,音樂劇這種門類,隨著時代的變遷可能也慢慢要離開歷史舞台了。

所以,還是應該去看一場。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