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健康 - 為什麼你總覺得自己“不配”?

為什麼你總覺得自己“不配”?

前段時間讀作家黃佟佟的《我必親手重建我的生活》,被裡面一段話戳中:

有十年的時間我奔走在批發市場,一千塊錢買幾袋子衣服,一件也沒法穿出街,但我就是改不了……最可怕的是,我不願買任何一件稍微貴的東西,“不都一樣麼”“你那麼愛牌子一定是一個虛榮的人”,其實還是因為舍不得,太貴了,而且另一種潛意識是覺得不應該,我怎麼能用這麼好的東西呢?會掉的,會弄壞的,會闖禍的……

我面對任何好的東西都有一種惴惴不安忐忑無比的心情,老覺得這樣的東西放在我這種粗人手裡是暴殄天物,而且奇怪的是,好東西在我這裡的結果通常是會壞掉或者不見,後來我的心理醫生分析說因為你潛意識裡就覺得自己配不上好的東西……

我們盼望好事發生,但有時,當好事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卻不敢擁有。小到一件漂亮的衣服,大到一個理想的伴侶,一個夢寐以求的人生機會。

如果你也總是這樣,在自己很想要的東西面前畏首畏尾,來看今天這篇文章。

一、相信自己不夠好的人,對誇獎也會有排異反應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配得感( deservingness),也就是一個人相信自己應該得到什麼的信念。它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心理體驗和行為方式。

心理咨詢師@崔慶龍曾經在自己的微博上提到過這麼一種心理:被誇獎之後,反而覺得渾身不自在,甚至覺得對方不真誠。他的解釋是,被誇獎的體驗超越了一個人的經驗范圍和自我認知,以至於讓人無法相信,它是真誠的:

“經驗上那個受傷的羞恥自我,已經在情感上深信自己就是個不好的,不可愛的人。”

人們對內在“我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是有一種執著的。有時為了維持內在的那個自我信念,甚至會排斥掉一些很好的內容。哪怕那個自我信念是不真實的。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為什麼我不敢成功?提問的女孩說,人生很多轉折點,明明可以憑努力上一個台階,但都被自己搞砸了:

高中有段時間學習努力得到了老師關註,內心就開始惶恐:因為覺得尖子生不該是自己的身份標簽。

後來開始減肥,減了 10 斤,馬上就要進入瘦子階段的時候,突然覺得那種女神身材自己怎麼可能擁有,放棄了。

再後來,接到了很好的公司的 offer ,這個模式又開始重演,因為內心對自我的認知,就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員。

這種例子在生活裡,簡直比比皆是。有個朋友,前段時間去約會了一個很優秀的男生,男生對她也很好,但她跟我描述這段關系的時候,反復強調自己不會對它期望過高,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把他介紹給我一定是高看我了。”“這麼優秀的人,一定是海王,一定是對所有的女生都這麼好。”

你看,有時候我們就是這樣,死死抓著自己的固有信念,不敢嘗試、得到任何一點,超越這個信念的東西。

▷日劇《四重奏》

二、應得心理:為什麼我們覺得自己“不配”?

很多關於配得感的研究都發現,這種不配的感覺,往往來自一個“我不好——我不配——得不到”的負向循環。

“我不好”

“我不好”,指一些負面的自我信念。“我不是一個可愛的人”“我就隻能是一個普通人”“我不值得被愛”,這些內在信念,往往跟我們過往一些糟糕的經歷有關。

比如被歧視的經歷,被拒絕、被孤立的事件,再比如早年成長過程中,當我們表達自己的需要時,並沒有得到父母的回應,甚至被懲罰和批評。

這些糟糕的事情,不僅會給我們帶來傷害,還會讓我們產生一種不可控的感覺。為了抵禦這種不可控,我們往往會把這些經歷合理化,常見的方式,就是自我歸因:

就是因為我不好,才會經歷這樣的事。

心理學家指出,自我歸因是一種適應性功能:通過把問題歸咎於自己身上,貶低和傷害自己,會讓人為完全隨機的事件註入意義,讓這個事情重新變得可控。

當這種自我歸因被反復強化,“我不好”的自我信念就形成了。

▷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我不配”

這種負面的自我信念,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自尊水平,進而影響我們的應得感:因為我不好,所以我不該得到好東西(好的心情/伴侶朋友/工作/生活環境)。

幾項關於自尊水平和配得感的研究發現,“我不好”的信念會影響一個人方方面面的配得感:

自尊水平較低的受試者,會更願意讓自己沉浸在悲傷情緒中,缺乏讓自己開心起來的動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應該感到更好,悲傷才是屬於自己的情緒。

在他們做一件事時,會更傾向預測不太好的結果。

相比於欣賞和誇獎,他們更容易篩選和認同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英劇《聊天記錄》

得不到

一個相信自己配不上好東西的人,會想方設法去驗證自己的信念,比如拒絕對自己很好的男生/很好的工作機會,在重要面試/考試之前拖延、遲到、直接放棄,用各種理由待在一段消耗性的關系/工作裡。

而這又進一步鞏固了自我信念:你看,我就是配不上。新一輪循環又開始了。

三、意識到“壞經歷≠我不好”,是獲得配得感的開始

要打破這種循環,首先要意識到的是:過去那些糟糕的經歷,並不是因為你不好。

我們剛剛說過,在糟糕的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傾向於自我歸因,來讓這件事得到解釋,以使它變得有意義:因為我不好,所以我會經歷這些。

但這往往是不真實的。如果客觀地看,這些給我們帶來傷害的事件,其實責任都不在我們,跟我們做了什麼、是個怎樣的人更是毫無關系。

心理學家指出,我們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在傷害面前獲得一種控制感:每個人都有一個關於“世界是怎樣的、我是怎樣的”一個基本認知,當這種認知跟外部世界一致時,我們就會覺得世界是有序的、可控的,每個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Hafer&Bègue,2005;Lerner,1980)。

當糟糕的事情發生,我們會發現他人如何對待我們是我們完全無法控制的,這讓我們覺得不安。為了抵禦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我們就把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來重新獲得控制感。即使這完全不是我們的錯。

而這種獲得控制感的努力,會讓我們背負上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研究者在解釋這種應對機制時,曾提到了這麼一個現象:一些性侵受害者會通過貶低和找到自己的過錯,為被性侵這個事件賦予意義。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但這會帶來很大的代價:在接下來的生活裡,人們會用貶低自己的方式來維持這種負面的自我信念,即使它不是真的。

在談到配得感時,最常見的解釋就是“低自尊”,但今天的文章並不想告訴你,低自尊應該怎麼辦。因為“低自尊”並不是你的固有標簽,隻是你面對外界的不確定選擇的一種應對方式而已。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

那些糟糕的經歷,真的不是你的錯,也根本不能說明,你是個怎樣的人。你不需要把屬於別人的責任,背負到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改變就發生於“理解”的那一刻。當“我不好”的信念開始松動,一些改變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願有一天,你可以心安理得地擁有那些,你本就“配得上”的東西。

▷日劇《四重奏》

參考文獻

Joanne V Wood et al.,This mood is familiar and I don't deserve to feel better anyway: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lf-esteem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to repair sad moo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9, doi: 10.1037/a0012881

Mitchell J. Callan et al.,Making Sense of Misfortune: Deservingness, Self-Esteem, and Patterns of Self-Defea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4,doi: 10.1037/a0036640

Carl Rabstejnek,Fear of Success: A Phenomenon with Assorted Explanations (Including Psychoanalytic, Feminist, and Other Theories),2015,doi:10.13140/RG.2.1.1349.9047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