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濾鏡請先別著急噴,聽我解釋。
回想一下,2022年你看過什麼好的國內綜藝?是不是挺安靜的?
幾年前的內娛選秀市場,雖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貢獻了很多可討論的話題。
在一切靜悄悄的另一面,我看到了BLACKPINK正在變得更加成功。
最近殘酷的世界,讓我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打造一個成功的藝人,沒有積累,沒有底蘊,都是浮雲。
先讓我們在油管搜索一下內娛曾經影響力最高的女團,101火箭少女(已解散)。
最高播放量的是孟美岐跟Alan Walker合作的《Faded 》,503萬次播放。
而自從101火箭少女解散之後,內娛市場女團就從一個偽巔峰,開始一路走下坡路。
今天我想分析一下為什麼韓國女團能夠持續成功,而內娛女團涼了的原因。
一、人才儲備意識
一個成熟的藝人/藝人團體,屬於娛樂產業的頂端“產品”。
藝人對市場來說是一種產品,商品屬性大於人的屬性,並不是幾個年輕人打扮的漂漂亮亮,出去唱歌跳舞就可以賣門票賣專輯賺錢的。
上面是一種典型的錯誤思維,但恰恰是一些內娛娛樂公司的心態寫照,因此導致很多決策都是:拍腦袋想出來的。
一個女團的成功,並不是隻靠藝人形象這個單一的元素,同時需要大量的幕後人才儲備。
二、星探/A&R/訓練營試鏡招募
藝人藝人,是基於人的行業,沒人搞個毛線?
那麼藝人從哪裡來?
傳統模式下,藝人由星探和A&R進行發掘。
隨著科技的變革,星探已經不是在潮流地標發名片搭訕的那類人了,星探和A&R可以通過如今發達的社交媒體,發掘潛在的新人。或者接受新人自我推薦,進行篩選。
很多藝人,都是星探和A&R通過他們在素人時期上傳的視頻發掘的。
經紀公司也可以通過公司訓練營進行招募,BLACKPINK四位成員,就是YG公司通過全球訓練營招募(audition)所選拔出來的藝人。
內地女團怎麼來的?幾乎都來自互聯網平台選秀。
互聯網平台互動參與式選秀與傳統韓國藝人經紀模式相比,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就是單純揠苗助長的行為。
在藝人培養深度、對待藝人成長的耐心和具體選拔方式上,互聯網選秀根本不能比。
但是,互聯網選秀有一項是具備優勢的,那就是效率。
你們韓國培養藝人一搞就好幾年,而我隻要搭個舞台,拉幾個贊助,請幾個導師,各家公司把自己的藝人拱手相讓,就可以做到一年成一個團。
厲害了我的互聯網選秀,但是快就真的是好嘛?
我們繼續看下去。
三、作詞/作曲/音樂制作
韓國三大娛樂經紀公司其中兩家(YG和JYP)的創始人老板,以前都是職業音樂人/藝人,而且都是影響韓國娛樂產業的第一代藝人,是90年代從Seo Taiji and Boys (徐太志和孩子們)時代過來的真正老炮,對音樂行業有深度的了解和洞察。
以BLACKPINK為例,歌曲幾乎都由公司的王牌制作人Teddy負責制作,現年44歲的Teddy也是本人韓國音樂界承上啟下的藝人。
BLACKPINK的定位非常清晰,歌曲編曲制作就是主打Hip-Hop和girl-crush的風格,與現如今的流行文化以及獨立女性意識覺醒完全融合。
音樂融合了成員國際化的特點,catchy旋律朗朗上口,最驚艷的是每首歌的Rap部分。
以Pink Vemon這首熱門歌曲為例,Rap部分從語言、涵義、韻腳和flow角度,幾乎可以秒殺很多市面上的說唱歌曲了,根本不是什麼單雙押韻那麼簡單。
尤其是Jennie的部分難度很大,甚至讓我想到以Flow復雜性著稱的傳奇說唱歌手Nas。
Black paint and ammo', got bodies like Rambo
Rest in peace, please, light up a candle
This the life of a vandal, masked up, and I'm still in CELINE
Designer crimes, or it wouldn't be me, ooh!
Diamonds shining, drive in silence, I don't mind it, I'm riding
Flying private side by side with the pilot up in the sky
And I'm widling, styling on them and there's no chance
'Cause we got bodies on bodies like this a slow dance
而內娛女團受到三種巨大的限制,分別是對於音樂制作投入的限制,市場審美的限制,以及經紀公司落後的管理水平限制。
展開講,就是對於音樂投入制作不夠,不肯花錢頂級音樂人創作。
市場審美能力不夠,什麼Hip-Hop,chic,girl-crush想都別想了,隻能走甜美鄰家女孩風格,不然觀眾一律看不懂。
很多經紀公司自身審美不足,老板每天想錢的時間遠比想怎麼做好音樂時間要多。
在這樣的多重限制下,能出品的作品可想而知。
四、服裝/造型/品牌代言
BLACKPINK四位成員有不同的造型定位,基於不同的定位,各自代言不同的品牌。
專業的造型團隊,基於市場定位和市場變化,對妝容、發型以及服裝造型進行調整。
我們可以看到韓國女團在不同時代的背景下,造型一直都是最領先的狀態。
同時可以在音樂作品中與品牌產生植入合作。
以MV Pink Venom為例,每位成員都穿著自己代言的品牌,非常容易識別。
同時還會結合品牌本身的合作,與英超曼聯隊,NBA佈魯克林網隊等體育文化聯名,產生二次鏈接。
Lisa帽子Celine、Jennie球衣阿迪達斯以及曼聯 來自MV截圖
Jennie的NBA棒球衣(快船、湖人、公牛、老鷹等球隊)來自MV截圖
Jisoo的Dior運動裝來自MV截圖
Lisa的Alexander Wang,Jisoo的佈魯克林網隊短褲來自MV截圖
而國內優秀的職業化妝師、造型師是嚴重缺乏的。
同時,跟音樂制作一樣,受到不肯花錢、審美低下、老板拍板的三大限制,所以你可以看到內娛女團的土味,死亡芭比粉,死亡摳圖,舞台死亡打光,牛皮鮮似的廣告合作,全都來了。
五、導演/美術/視覺設計/影視後期
BLACKPINK的歌曲,會根據歌曲的具體段落,每一段主歌和副歌,都有對應的MV造型和美術場景,每個場景都有燒錢的置景和視覺設計。
這也就是MV看上去能夠真正高大上的原因,因為十幾秒就要燒掉高額的前期美術設計費用、妝發服裝造型費用、實際人工費用、實際置景費用、燈光費用、拍攝費用等等。
從視覺效果反向工程研究,幾乎可以得出結論,韓國娛樂的MV制作成本投入比歐美主流藝人的MV投入要大,制作要更加精良。
來自MV截圖
在核心主打歌MV之外,BLACKPINK還會發佈綜藝感十足的花絮、練習室以及各類打歌綜藝的表演視頻,保證持續產生內容,隻要你想看,哪裡都是不重樣的BLACKPINK。
而國內MV制作,哪怕是頂流藝人,投入可能都沒韓國女團零頭多,我們可憐的內娛女團能產出的質量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銀河系Disco這種小成本MV,隻要有點拍攝經驗的人都知道,找大學剛畢業的拍攝團隊就能搞定,誰知道這層層預算被克扣了多少錢。
為什麼主打復古風?還不是摳,為了省錢?
六、編舞/二次傳播
韓國有非常強的編舞團隊和舞蹈文化。
幾乎每次出了新MV,MV裡面的編舞就會成為流行文化,以及二次創作內容的模仿對象。
制作短視頻,翻跳MV舞蹈的同時,把音樂進行了二次傳播,指數級擴大影響力。
很多人都是看到這個舞蹈不錯,這個歌挺好聽的,哦,原來這個組合叫BLACKPINK,然後入坑開始。
B站搜Pink Vemon,一位老師的二次表演傳播,為自己和BLACKPINK收獲了1000萬的點擊量,我相信她的學生肯定都知道BLACKPINK是誰了吧。
而國內在流行原創編舞這塊,非常的薄弱。
作為版權律師的我在工作中得知,國內很多專業舞蹈從業者,連舞蹈有版權的不知道。
七、受眾區域/用戶習慣/版權市場
韓國女團面向群體是全球市場,雖然是韓文歌曲,但歌詞的韻腳部分中加入大量的英文,在歌曲理解上沒有太大障礙。
而MV和舞蹈所帶來的視覺體驗,也突破了文化和種族的障礙。
BLACKPINK面向全球流媒體,發佈在全球視頻平台,社交媒體使用全球習慣的平台,可以獲得整個全球觀眾群體所帶來的收益。
演出也可以進行全球巡演,最大獲取全球市場的利益。
BLACKPINK很可能成為訂閱突破1億用戶的油管賬號。
而內娛女團受眾群體僅僅就是國內市場,英語受眾群體肯定不能理解中文“要嗨森”是什麼意思。
由於互聯網傳播以及版權保護的缺失,導致內娛女團流媒體收入隻能被綁架,無法通過自由市場得到自己應得的收益。
大街小巷,整個互聯網上都在侵權放你的歌,可你就是收不到錢,氣不氣?
內娛女團變現渠道基本就是以廣告為主,演出為輔。
最後就會陷入必須代言一些與音樂和時尚完全無關的品牌(洗衣粉、網遊),而代言越來越low,演出越來越走穴,拉低女團形象越來越low的惡性循環。
最後
作為一個內娛行業的從業者,寫到這裡我是痛心的。
明明我們有很好的資源,很大的市場,很多有潛力的人才。
熱鬧過,經過一陣喧囂之後發現,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地雞毛。
清醒是最痛苦的,明明知道問題,卻無法進行任何改變。
因為資本的控制,市場追求流量,而不是質量。
隻看到短期的利益,而忽視了需要積累和沉淀的過程。
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