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以為我在胡說八道?
別著急,點開《Cornfield Chase》這首曲子,翻回去再看一遍。
是的,這段花手的配樂,來自2014年的一部好萊塢科幻電影。
也因此迎來了這部神片在互聯網上的文藝復興——《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上映於2014年。而往前再數兩年,《復仇者聯盟》第一部上映。
後者讓漫威電影從小眾圈子變成大眾消費,從此制霸宇宙題材長達10年的時間。
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科幻大片的審美風格。
如今大多數科幻片更像沉浸式奇觀大賞。特效是酷炫的、畫面是鮮亮的,主角解決危機仿佛吃飯喝水。
執行再嚴肅的任務,也得平均5分鐘就要插入一個笑點。
比如綠巨人狂摔洛基。
然而《星際穿越》中是久違的、甚至讓人有點不適應的灰暗和絕望。
影片開始,人類文明已經走到暮年。
向內,地球環境被嚴重破壞,沙塵暴動輒襲來。
屋內常年積著掃也掃不凈的灰塵,因為空氣質量每況日下,不少孩子患上了肺病,終日咳嗽。
一種枯萎病菌摧毀了絕大多數作物,先是小麥,然後是各種蔬菜、水果。
到最後,土地裡還能長出來的隻剩下玉米。
當兒子的消息放完,屏幕上突然出現了墨菲的臉。
而這是23年來,女兒發的第一個消息。
在這個“跟爸爸同歲”的生日裡,思念終於戰勝了責備,她決定原諒父親的“拋棄”。
卻註定收不到回信——飛船無法反向給地球傳遞信息,除非庫珀平安回到地球,否則他們永遠無法當面和解。
由此就引出第二個讓人心碎的場景:在一系列意外後,庫珀發現燃料已經不夠回到地球。
於是他隻能豪賭,利用黑洞的引力將飛船拋向另一個可能有宜居條件的行星,謀一線生機。
航行軌跡前所未有地靠近黑洞,時間的流速也前所未有地快。
而這是條無法回頭的路。
因為時間可以拉長也可以壓縮,但唯獨不能倒流。
飛船上的眨眼之間,地球就已經過去了51年。靠近黑洞的每一刻,都意味著歲月在女兒身上的洶湧流逝。
也意味著父女倆重新見面的機會更加渺茫。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
考慮到有人可能還沒看過這部片子,暫時不透露這對父女最後的結局。
反而想聊聊那個曾經盤旋在男主腦海中的糾結——如果時間真能重來一次,他還會為了“拯救人類”而離開女兒嗎?
庫珀的嶽父曾談起過去的黃金年代:“在我小時候,感覺新事物層出不窮……新玩意新想法,仿佛每天都在過聖誕節。”
好光景裡的人都是閃著金光的,懷揣善意和希望。等日子沒那麼好了,才能看到不同的選擇。
《星際穿越》裡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庫珀的兒子。
頭腦普通、人生普通、夢想普通。
看不出星辰大海的浪漫,卻能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
他不懂也不信什麼拯救人類的偉大事業,但就因為父親臨走前那句“照顧好這個家”,堅持留在了這片玉米地。
哪怕全家人都開始有了肺病的癥狀,卻依然拒絕搬走,看起來死板得不可理喻。
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才讓全片最關鍵的場所——墨菲的兒時臥室得到保留。
普通人也有成為英雄的時刻。
第二種人,是全片唯一稱得上“反派”的曼恩博士。
在庫珀之前曾經有12位宇航員穿越蟲洞,這是群真正的先驅。
沒有接應、沒有後援,甚至沒有同伴。12個人分別去往12個不同的星球。如果目的地宜居,就用一個簡單的信號發射器告知地球。
曼恩博士正是他們的領導者。
這個角色曾經代表了人類最美好的一面,無畏、探索沖動與犧牲精神。
即使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溫暖的新家園,還是足以致人於死地的可怕環境,依然義無反顧地出發。
但當被無止境的絕望和孤獨包圍,終究還是敵不過求生的本能。
明知自己降落的行星不適宜人類居住,還是發出了假消息。那個代表人類希望的按鈕成了他為活命設下的誘餌。
“隻要按下那個按鈕,就會有人來救我。”
第三種人,是庫珀和墨菲這樣的“探索者”。
我毫不懷疑,即使時間真能倒流,庫珀依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而長大後的墨菲,也同樣會理解父親。
他們天生是自由的,無法接受在終將滅亡的路上享受虛假的“幸福”。
即使在絕境中撞到頭破血流,也要多抬一點頭、多走一點路。
就像影片的最後,庫珀成為被寫進歷史的“救世主”。
後輩給他在空間站建了房子,和他離開地球時住的那棟一模一樣。
庫珀像當年一樣坐在房子前喝啤酒,說“我倒不太看重這種回到過去的偽裝”。
然後開著飛船,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個暫時的烏托邦。
他的目標,是與那場星際穿越中的另一位幸存者會合。
安妮·海瑟薇飾演的佈蘭德博士,終於找到了適合人類生存的那顆行星。
她沉默地埋葬了行星上作為先驅宇航員的男友。然後摘下頭盔,那意味著大氣層裡有維系生命的氧氣。
地球上年輕的孩子們正在來的路上,她得在此之前重建家園。
看到這裡時,我不由得想起劉慈欣《鄉村教師》中的設定:
得了絕癥的鄉村教師,堅持要成為一片愚昧土地上的授業者。
因為拒絕村民偷學校的磚瓦,強拉適齡的孩子接受教育,他幾乎得罪了全村的人。“大人們都盼著老師早點死呢。”
但正是他教給孩子們的知識,卻無意間讓地球人通過了宇宙文明等級的考驗,逃脫了被“清除”的命運。
即使在科幻作品中看過再多匪夷所思的人性異變,我依然會為這樣的理想主義者而熱淚盈眶。
就算人類在宇宙中孤獨而脆弱,他們的信念也永遠不會熄滅。
正如電影中反復出現的那句雪萊的詩:“不要溫柔地走進這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他們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