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這樣的鏡子,玩家才真正感受到了V的特別之處——大衛在劇中承受住了植入軍用義體所帶來的副作用,這讓他獲得了遠超常人的戰力,在幫派之間漸成氣候,但在後期植入更多義體之後,在旁人眼中戴有“主角光環”的他仍舊無法回避賽博精神病的發作。
而玩家在遊戲中所操控的V,即便將全身全都替換為傳奇級別的義體之後,也仍舊保持有正常人的理智,無疑才是真正的“天選之人”。
當初遊戲發售後不久,“你就是大名鼎鼎的V”這句台詞最常被玩家們拿來調侃——遊戲中的V在嶄露頭角之後NPC們總是這樣來稱呼他,但玩家接到的往往仍是些跑腿越貨的任務,使得這句客套話看起來就像是揶揄嘲諷。
《邊緣行者》則讓大家看到了大衛是如何掙紮著和義體植入帶來的副作用對抗,怎樣積極接那些臟活累活隻為在夜之城的夾縫間尋找生存價值,以及最終如何在荒坂塔掀起腥風血雨,成為夜之城的傳奇……這些都足以令人感慨後來表現更勝一籌的V是當之無愧的遊戲主角,也必定是夜之城裡耀眼的存在。
用一些玩家的話來說,這部動畫帶來的代入感甚至比遊戲還強,數十小時的遊戲歷程沒能說服他們相信V在夜之城裡真的得到了重視,也沒法認同自己完成的任務在故事層面是有意義的,十集的動畫卻做到了。
2
遊戲改編動畫的宣傳項目歷來不少,但能像《邊緣行者》這樣堪比“雪中送炭”“救死扶傷”的例子屈指可數,這也就難怪許多人在看完動畫後評價說:“CDPR真該給扳機社磕一個”。
扳機社的風格,就是用最燃的畫面和聲線,喊最莫名其妙的台詞
如果《邊緣行者》是扳機社自家的作品,那麼最後的結局一定會是大衛和同伴們一起沖上月球飛向宇宙,等不到玩家們出手,大衛就會親自打爆亞當重錘,再砸爛象征著對底層群體剝削與壓迫的荒坂塔。
但最終的《邊緣行者》顯然不是這樣開朗向上的故事。全片有著一種貫徹始終的“喪”,一種窮極人力也無法逃脫的宿命感,這在扳機社過去作品中是很少見的氛圍。
換而言之,扳機社本身的調性和“賽博朋克”這一頗為頹喪的主題相容度並不高,能有如今的表現,許多人相信其中離不開CDPR所施加的影響。
隸屬CDPR的本間覺負責協調《邊緣行者》的制作工作,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當初CDPR之所以在幾家動畫公司之間選了扳機社就是因為完全想象不出由他們所制作的“賽博朋克”動畫會是什麼樣子,結果卻為這種“樂子人”心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扳機社的動畫人們表現得完全不像是按需制作的“乙方”,對於作品有著很強的把控欲,直接打回了CDPR提供的初稿劇本,給出的理由幾乎就是直白的“你們不懂動畫”。
對於內容制作頗為自信的CDPR當然也不可能任由扳機社放飛自我,他們提供的初稿原本是一個更加冷峻陰沉的故事,和遊戲劇情的關聯也更小,扳機社則始終不接受這樣“過於黑暗”的故事,雙方光是為了故事原案就來回磨合了近兩年時間。
如今的影片中仍然保留著那些拉扯與博弈的痕跡,最廣為人知的則屬暴躁蘿莉瑞貝卡——CDPR曾以“不適合出現在這個系列”為由要求刪除她的戲份,但扳機社堅持保留了這個人物,如今她成為了歐美地區最炙手可熱的動漫角色。
瑞貝卡是一個相當“扳機風”的獨特角色
本間覺的工作有時候是在激烈爭論的雙方之間打圓場,有時候又是給陷入冷戰不相往來的雙方維持聯系,最終定下了這個從另一角度來詮釋遊戲主線故事的劇本。
就結果而言,扳機社和CDPR的這次合作確實做到了互相成就,動畫和遊戲的劇本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華。
遊戲裡給了玩家許多選擇,許多玩家最終卻覺得自己沒得選;動畫觀眾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衛走向末路,卻又能感到他是自己選擇了這條道路。
3
拋開劇情不論,《邊緣行者》對於2077遊戲場景進行了細致的還原,同樣能讓玩家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
扳機社在動畫中繪制的絕大部分場景都來自於遊戲中的實景,玩家能在動畫中見到許多熟悉的場景和NPC角色,同樣也能在遊戲中進行“聖地巡禮”,找到動畫主角們的住處,它們有的就像大衛和V的家一樣直白對應,有的則費些心思小心留意才能註意到。
同樣能在遊戲中找到的還有大衛母親逝世的醫院。故事中並沒有展開說明大衛母親的具體死因,但在遊戲中,這個場所已經被隔腎販賣義體器官的“清道夫”幫派所占據,這看起來就像是暗示大衛的母親同樣死於非命,是扳機社以巧妙的方式來表達“過於黑暗”橋段。
動畫中的醫院與遊戲中的紅杉精神病院
在影片上線之後,CDPR也更新了遊戲內的彩蛋任務,玩家可以從中獲取一些相關裝備以及知曉劇中部分角色的後續動向。隻是相比於動畫裡的自然安插,這樣簡單的聯動就顯得有些淺顯敷衍。許多玩家表示這些飾品道具所帶來的觸動遠不及遊戲裡的電台在無意間響起動畫的插曲。
動畫中大衛討厭碳酸飲料,遊戲中以其命名的彩蛋飲品卻不知為何兌了可樂
入戲更深的觀眾們當然不滿足於這些“隔靴搔癢”的內容,玩家自行制作的聯動Mod雨後春筍般湧現,試著讓劇中的角色回歸遊戲之中,重新書寫他們的故事。
這些Mod不少已經有上萬下載
在遊戲之外,也有更多人想要改變原本的結局,國內外都有畫師不約而同地在原作風格上繪制了《邊緣浪客》的Happy Ending,賦予它一個更符合以往“扳機風”的結局。
這類同人圖大多是為了治愈了不少因動畫結局而致鬱的觀眾而誕生,但也免不了一些類似“地獄笑話”的缺德梗圖出現,比如給大衛P上比“義體金剛”更強力的改造……
正如這次的動畫也遭到了一定批評,認為其談情說愛的“小家子氣”還是消解了“賽博朋克”原本的精神內核,淪為了純粹的情緒消費品,這些內容本身也仍舊無法逃離進一步被解構、被娛樂化的宿命。
結語
相較於當年在萬眾期待中爆賣1800萬份緊接著又被唾沫淹沒的2077,《邊緣行者》同樣像是一面鏡子——在有限的宣傳中悄然上架,然後幾乎僅依靠著口碑傳播,就成為了如今最成功的遊戲改編動畫之一。
時至今日,圍繞著2077的爭議也沒有停歇,有人仍認為這個遊戲的營銷販售堪比一場詐騙,也有人惋惜於這部作品如果走一個更低調踏實的宣發路線或許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像現在的《邊緣行者》一樣。
但沒人知道換一個選擇是不是真能讓一切變得更好,又或者現實世界其實也已經和劇中一樣,早已沒那麼多可選的。
自2077發售以來,CDPR如今的股價已經隻有最高位時的差不多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