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睡眠不足的社會影響
人類相互幫助是我們塑造文明社會的最基礎、最強大的力量之一。但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人類是否選擇幫助他人呢?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可能與我們的睡眠有關。
眾所周知,睡眠不足會增加我們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幾率,提高整體死亡率。已經有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事實上,目前還沒有哪一種精神類疾病,能夠擁有正常的睡眠。
這項新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上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不僅會損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它甚至還會損害社會最基本的善意——它會降低我們幫助他人的欲望和意願,削弱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互動,進而對整個人類社會結構產生影響。
二、三個獨立的實驗測試
在新的研究中,為了評估睡眠不足對人們幫助他人意願的影響,研究人員進行了三個獨立的實驗。
在第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請24名健康的參與者,參與了一項平衡交叉實驗。參與者被要求在實驗室待兩晚,一晚睡足8小時,一晚醒著不睡。到了早上,參與者需要填寫一份標準化的“利他主義”問卷,以評估他們向陌生人或熟人提供幫助的可能性。
在這份問卷中,參與者需要對一系列問題從1到5的等級進行打分,1分表示最不願意幫忙,5分表示最有可能幫忙。問題包括詢問參與者在各種不同場景下是否願意提供幫助,比如在公共交通上給陌生人讓座,給有需要的同事搭順風車,為陌生人擋住正要關閉的電梯門等,參與者不會重復遇到同一個場景問題。
問卷結果顯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約80%的參與者的幫助他人的意願會低於得到了休息充足的情況。
此外,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儀(fMRI)來觀察參與者在8小時睡眠之後,以及一夜無眠之後的腦活動。他們比較了參與者在這兩種狀態下的神經活動,發現當睡眠不足時,腦中與共情能力相關的大腦區域網絡會變得不那麼活躍。
在第二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在網上招募了136名參與者,追蹤了他們4個晚上的睡眠情況。在此期間,研究人員會基於他們睡了多長時間、醒來了多少次,來評估他們的睡眠質量。同樣,每個參與者會在第二天下午1點前完成那份“利他主義”問卷。
他們發現,一個人在某一夜睡眠質量下降的話,那麼他在接下來的一天中幫助他人的欲望也會明顯下降。那些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的人,第二天基本上就不太願意也不太熱心要去幫助別人。總的來說,夜晚的清醒時間越長,參與者的利他主義問卷得分就越低。
在研究的第三部分中,研究人員調取了美國的一個慈善機構在2001年至2016年間的捐款數據。他們發現,在每年的夏令時開始之時,也就是時間往前調整一小時,睡眠時間減少一小時的情況下,慈善捐贈減少了10%;而在不實行夏令時的夏威夷和亞利桑那州,捐贈數據並沒有變化。
這意味著,即使是僅僅一個小時的睡眠剝奪,我們的樂善好施屬性都會遭受明顯的影響。
三、最簡單的善意
其實在更早期的研究中,該研究團隊就已經發現睡眠不足會導致人們變得更加孤立。當時他們發現,睡眠不足不僅會增加孤獨感,而且更糟糕的是,當睡眠不足的人與他人互動時,他們會將這種孤獨像病毒一樣傳播給其他人。
新的研究讓我們進一步看到,睡眠的時長和質量不僅對個人會產生影響,還可能影響整個社會。可以說,睡眠對我們的身體、精神和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至關重要。睡眠不足會讓我們變得不那麼善解人意,不那麼慷慨大方,在社交上變得更加孤僻,並且將這些情緒傳染給其他人。
據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工作日很少得到充足的睡眠。當睡眠的價值被低估時,我們就可能遇到睡眠不足的醫生、警察、教師等,並在日常生活中遭受不友好的、缺乏同理心的互動。
而與氣候變化等其他大規模問題不同的是,應對睡眠不足,我們有著非常清晰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去獲得充足的睡眠吧,這或許會是我們能為自己以及周圍人提供的最簡單的善意。
參考來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