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
2020年初,我每天都在強烈的情緒裡,很多消息消失了,我的微博和朋友圈看起來就像墳場。此後,我就不愛在社交平台說話了。
那時我剛從北京搬到西安,住在西郊的朋友劉雀家裡,他開了一家情趣用品店。我已經辭去工作,除了偶爾掙點稿費,天天陪劉雀看店。因疫情停業快兩個月後,情趣店的生意更加慘淡了。劉雀逐漸也打不起精神去開店,窩在家不分晝夜地打遊戲。
死氣沉沉的夏天快要過去時,八月的一天,劉雀說,我們去終南山找簡超呆幾天吧。他說,“你會看到全西安最長的臟辮”。
簡超是劉雀老友,真正的西安土著老哥,曾經在城墻邊開了個名叫“豆漿面湯”的酒攤。劉雀描述這個露天酒攤有音樂和鼓點,總是滿地的酒瓶和煙頭,酒勁頂上來,年輕人就爬城墻。後來,豆漿面湯變成了酒館,又發展成青旅。簡超賣酒、教非洲鼓、放電影、辦音樂活動,他的場子永遠聚著一堆朋友。如此熱鬧地經營,經濟上終究難以為繼。簡超破產了,關掉店,上了終南山。隨後聽說他皈依佛門,住進了圭峰寺。
第二天下午,簡超開車在西安最南端的韋曲南地鐵站接上我們和另一位老友。我看到他久未打理的臟辮,散發從頭頂四散開來,像一頭雄獅。他說,在終南山,圭峰寺不像那幾座香火鼎盛的名寺那樣熱鬧,寺裡清凈,除了幾位師父,隻有幾位像他這樣前來禪修的俗家居士。偶爾,也有我們這種什麼都不懂、就像去朋友家做客似的閑人前去小住。不過,少了一份儀式感,也就少了一份距離感,出家人沒有分別心,師父希望大家就這樣自然地生活和相處。他已經在寺裡住了大半年,勞動,清修,采集山裡的一些自然聲音。
車一直向南,直開到山腳下,停在了一條村路上。我們在農家商店采購了兩背簍蔬菜,然後在簡超的帶領下踏上一條很不起眼的石階。路有些陡,有時掩在野草中,崎嶇打滑。那真是一段很妙的上山路,它既辛苦得足以攔下懶惰、缺乏動力的人,又不至於太過艱難,是普通人咬咬牙就能攀上的一段路。在每個人都渾身大汗氣喘如牛,即將抬不動腿的時候,我們爬到了頭。
圭峰寺正門是一面蓋著茅草,頗為樸拙的木柵門。院內簡樸素凈,草長得茂盛,大樹和石香爐嵌進野草裡。左手邊夥房前的空地上是兩張吃飯用的長條木桌,沿石路往裡走,可見竹亭連廊,再往裡是大殿與一些紅磚瓦房。簡超囑咐我們,靠內的幾間不可打擾,有法師正在閉關。
我們到達時,院裡一片寂靜,不見人影。
夜幕降臨,八九位師父與居士零零落落前來,聚在竹亭下,晚課時間到了。他們沖我們微笑,招手,將幾張草甸子拉到身邊,邀請我們加入。一位圓臉女師父讓簡超把我們介紹給大家,她笑瞇瞇的。我張望了一圈,幾位居士都是中年模樣,簡超喊他們師姐師兄。大家圍坐在一起,談論午飯吃的菜和哪雙鞋子穿起來舒服。
圓臉師父說,那咱們開始吧。隨後她念誦起《心經》。起初師父念一句,大家跟念一句。幾遍之後,一起輕聲念誦。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盤坐的雙腿很快酸疼起來,我很想起身換個姿勢,但不敢動。我抬頭偷偷瞄了一眼,每個人都合著眼專註念誦。於是我又垂下頭,閉上眼。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大腿刺痛了一下,我睜眼看到一隻拇指大的馬蠅停在我的牛仔褲上。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我的腿已經麻木了。誦經聲逐漸交織成一片呢喃,我開始覺得恍惚,像在中學數學課堂上那樣,沉入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然後我聽到一陣咳嗽,有人起身,走到一旁嘔吐。
一小時誦經結束後,坐在簡超身邊的一位師姐突然說:“簡超,你太臭了!又是頭臭又是汗臭,哎呀我真是忍不住了。”簡超憨笑:“我早上才特地洗的頭呢,可能今天爬山又出了一身汗。”所有人都笑開了。
這天晚上我住進了夥房旁供女客休息的一間板房。山上的夜晚無比寂靜,隻能聽到蟲鳴。深夜,隔壁師姐開始念經。誦經聲從隔板上方的空隙傳來,字字清晰。我睡不著,在鋪板上翻來翻去。
第二天清早,我們在院子裡拔帶露珠的野草,洗菜摘豆角,整理柴垛。上午九點和下午四點用兩頓飯,吃包菜、土豆、茄子、西紅柿。簡超掌勺,他的廚藝很好,會做噴香的素抓飯和炒餅。下午大家閑坐,分享糕點,有一種拉家常的氛圍。飄起了細雨,簡超就招呼大家到涼亭下煮茶。他從廳房搬來陶爐與茶具,從夥房抱來柴火,又從臥房取出茶葉和一把古琴,再仔細地把木段劈成片,然後生火,燒水。半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在簡超彈奏的古琴曲中喝上了熱茶。
簡超很擅長不緊不慢地忙活,好像日子無限悠長,任何事都不必著急。我們卻無法如此。隻住了兩天便下山了。
離開前的晚上,我們出寺門抽煙,談起當下的生活,各自感到困厄。
簡超說,每隔一陣子,他會下山會朋友,介紹起圭峰寺時,總得說到華嚴宗的宗密大師。但宗密大師隻在佛教業內出名,他免不了又得提起宗密著名的幾大徒弟,宰相裴休、白居易和劉禹錫。他說,沒辦法,在世間就得靠這些虛名活著,一下山就得盤道,你哪兒來的,幹過什麼,認識誰,以此來向別人證明自己——其實這都是超級無聊的事情。他的嗓音低沉厚重:“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到底是誰。Who you are and where are you going?”
山下的農家超市
簡超與劉雀在圭峰山上
圭峰寺院內
山上的馬蠅
生火燒茶
圭峰寺明代大殿前的曼珠沙華
終南山天子峪
第二年
那次下山後,很久沒有聽聞簡超的消息,他的社交平台鮮有動靜。
2021年底,他的微博罕見地更新了:
“在西安……的第八天,在終南山腳下的天子峪地震台,有一對夫妻去世了。由於他們前幾日才搭建了塑料佈窩棚在山腳下,人們懷疑他們是為了躲避西安疫情中的過激隔離舉措,悄然隱居至此。在2022年跨年夜,我們舉杯詠唱Auld lang Syne的時候,他們被發現煤煙中毒,在窩棚中,兩個人,一條狗,離世。類似的出名事件是,此前有一個人徒步100多公裡穿過秦嶺躲避付費隔離。……但我相信,這絕不是僅有。”
第三年
2022年夏天,一個朋克朋友出車禍受傷,他的狗因無人管照遭到了鄰居投訴。朋友們商量著把狗暫時送到山裡,簡超那兒去。
在劉雀的這圈老友中,簡超似乎是一個精神象征,如同終南山之於西安,一個避難所,一個世外之地。時不時就有人提起——“去找簡超”,仿佛去他那兒呆幾天就可以療愈身心,至少能暫時逃避生活中令人焦灼的問題。這兩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這時簡超已經下山了。他在終南山腳下的天子峪口村租了個農家院,就在百塔寺隔壁。簡超在院裡經營民宿與火鍋,起名為“淡季”。但我們前往的那幾天趕上了“淡季”的旺季,他的各路朋友前來拜訪,有定居此地的音樂人,有旅行家、寫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小院夜裡總是高朋滿座,簡超招呼他們喝酒、飲茶、談天。
有一天晚上,簡超邀請我下樓,說來訪的一位朋友正在做一個音樂史口述項目,也許我有興趣一起聊聊。我躲在客房裡沒有下樓,感到很不好意思。那時,在連續寫了幾篇時事性報道後,我一個字都不想寫了,也有點害怕見人。人有時會把自己縮成一團,我想簡超應該理解。
在院子裡,我見到了那條名叫馬丁的狗,一隻重逾百斤的拉佈拉多,有啤酒桶一樣的肚子。它的身子沉重,腳步有些蹣跚,氣喘得很厲害,已經跑不起來了。但從城市來到開闊的農村,它看起來挺高興。在村道上散步時,馬丁顯得雀躍,呼吸急促,時不時就拐到路邊的農田上轉個小圈。
村裡的夜晚很暗,也很涼快。晚飯後,我們帶著馬丁到村口的亭子乘涼。地瓜師父跑來玩耍。地瓜是個七八歲的伶俐男孩,住在百塔寺,圓頭圓腦,是簡超的好朋友。他對馬丁好奇又害怕,很歡快地一會兒靠近,一會兒跑開。朋友說,別怕,馬丁喜歡你,你摸摸它。他便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摸了摸馬丁寬厚的頭頂,為它念誦真言。
後來,朋友在下山前把馬丁送到附近村子的一間狗舍。狗舍主人早前因為城裡養大狗麻煩,索性搬到終南山下,此後,陸續有更多狗被寄養過來。朋友說,馬丁進了開心農場,結識了狗朋友,很開心,即使腿腳不便也要屁顛屁顛地跟在母狗身後。
兩個星期後,我得到馬丁離世的消息。它的身體最終難堪重負。我想,去世前,老馬丁應該度過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它想必去了受到庇護的安樂之地,畢竟地瓜師父曾予它祝福。
簡超的小院
冬柴
和從內蒙來的朋友一起集體創作
帶著孩子們上山打水
冬天的小院
天子峪口村的田地
馬丁
照片均為小黃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