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全球 - 美國25家企業軟件公司的總市值,為何腰斬?

美國25家企業軟件公司的總市值,為何腰斬?

美國企業軟件市場持續2年的戰略擴張周期逐步結束,擠泡沫的新周期正在到來。

《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美國市值前25名的SaaS企業今年年初(以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1月3日,即全年第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準)市值總和約2萬億美元。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28日周五收盤時,這25家公司的總市值約1萬億美元,今年以來總市值縮水約40%。與2021年11月美國軟件企業市值高峰期相比已腰斬。

25家公司的市值縮水幅度遠高於大盤。今年以來,美國標普500指數(衡量美國大盤股市場的重要指標,該指數成份股包括了美國500家頂尖上市公司,占美國股市總市值約80%)下滑19%,美國標普500信息科技指數(包含亞馬遜、微軟、蘋果等標普500指數的信息技術行業成分股)下滑25%。

其中幾家明星企業,如客戶關系管理公司Salesforce市值縮水36%,創意軟件公司Adobe縮水42%,數據平台公司Snowflake縮水52%,電商建站平台Shopify縮水75%,視頻會議軟件Zoom縮水54%。

2020年初疫情發生後,由於遠程辦公需求增長,美國雲計算與數字化市場曾迎來一輪高增長周期(相關報道見《財經》2月13日發表的《美國三大雲巨頭高增長真相》)。

一批美國軟件公司收入也隨之大幅增長,市值在2021年11月攀升至歷史高點。其中客戶關系管理軟件公司Salesforce、設計創意軟件公司Adobe市值一度超過3000億美元。數據平台公司Snowflake、電商建站平台Shopify、視頻會議軟件Zoom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美元。

從2021年11月的高市值,到今年市值腰斬,泡沫破裂主要受到了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其一,宏觀經濟波動。全球政治經濟動蕩,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美國通貨膨脹高居不下,美元持續升值走強,這一系列宏觀經濟因素正在加速結束美國企業軟件市場的資本繁榮。

其二,美國市場IT支出增長放緩。企業軟件的價值是增效降本,收入高度依賴客戶IT支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被長期認可,但市場不確定因素變大。企業IT支出變得更謹慎,軟件公司收入因此放緩。

其三,部分企業的高增長、高市值僅僅來源於疫情的遠程辦公紅利。而且,美國SaaS公司近2年擴張已至臨界點,引發了投資者憂慮。

曾任職多家全球知名軟件公司的中國SaaS企業高管向《財經》記者表示,2020年疫情後美國SaaS企業市值高速增長。樂觀預期下,企業通常有兩種動作。一是以適度控制利潤的方式換取規模增長;二是補足生態短板,尤其是利用增長的股價對外收購,或通過高負債的方式擴張業務。

SaaS軟件,原本被公認為是最好的高利潤、低負債的商業模型。SaaS企業的毛利率通常在60%-80%,高毛利按正常理論會帶來10%-20%的營業利潤率。SaaS訂閱制商業模式,通常季末、年末會收到續費,因此現金儲備好,資產負債率通常較低,甚至可以維持在40%以下。

但反常的是,《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美國市值前25名的SaaS企業的財報存在兩個基本事實:從營業利潤看,2022年上半年14家至今仍在虧損,其中8家虧損幅度在擴張,其中3家是由盈轉虧;從資產負債看,25家企業中,12家資產負債率長期高於60%,其中3家資產負債率甚至高於90%。

這意味著,其中半數企業保持著低利潤、高負債、高增速的擴張策略。在宏觀環境劇烈變化時,慣性擴張無法持續。這為今年的市值大跌埋下了隱患,擠泡沫周期隨之來臨。

市場動蕩,支出放緩

年初的俄烏沖突導致全球能源成本上升,這意味著留給企業IT支出預算會被擠壓。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今年9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4%,同比增長8.2%。8%以上的高通脹已有半年,且未來2個月還將持續。美國高通脹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了企業的支出意願。

美元持續走強,歐元、英鎊、日元持續貶值。這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歐洲、日本等市場以美元計價的收入受匯率影響而縮水。美國軟件公司的收入高度依賴全球市場,尤其是北美、歐洲、日本等發達市場。匯率變化正是造成微軟、Salesforce近兩個季度收入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微軟管理層在2023財年一季度(即2022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稱,受匯率因素影響,微軟雲在本季度收入受到了6%的負面影響。Salesforce遇到了類似問題,今年二季度收入77億美元,同比增長 22%。但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26%,也就是說,美元升值導致Salesforce的美元收入減少了約4%。

一位了解海外市場的國內雲廠商人士對《財經》記者解釋,企業在海外需要用外幣交易,如果本國貨幣升值、外幣貶值,兌匯後能獲得的本幣會減少。這也是美元升值引發微軟等公司美元收入減少的原因。

多重因素反復沖擊下,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再下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1年末原本預期2022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9%。今年十月,IMF已將2023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2.7%。IMF警告,除去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最嚴重階段,這將是2001年以來最疲弱的增長。

預期下滑,企業花錢正在變得更謹慎。人力成本、IT成本都是企業降本重災區。今年以來,蘋果、亞馬遜、微軟、Meta、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巨頭接連啟動了裁員計劃。IT支出由於無法直接創造收入,因此也被視為是需要嚴格檢驗。

美國研究機構ETR(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長期針對美國企業CIO(首席信息官)調研並發佈報告。ETR今年1月調研結果是,2022年IT支出預期增長8%,但9月全年IT支出增長預期被下調至5.5%。ETR提醒,企業CIO們正在削減IT預算、整合供應商、凍結IT項目。ETR數據顯示,凍結的新IT項目從1月的7%上漲到了9月的13%,啟動的新IT項目從1月的37%下降到了9月的25%。

美國市場的IT支出增長放緩,也傳導到了雲計算、軟件公司的收入增速中。

雲作為基礎設施,可以反映綜合用雲需求的增長變化。在今年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亞馬遜、微軟、谷歌三家公司的管理層均提到,雲客戶采購行為變得更謹慎。

《財經》記者統計亞馬遜、微軟、谷歌三家公司雲業務近3年收入增速發現,三家公司在2022年前兩個季度的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亞馬遜AWS收入增速下滑幅度最低,保持了基本穩定。微軟雲在今年二季度的同比收入增速下滑至24%,是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谷歌雲原本六個季度均保持著40%以上的營收增速,但今年二季度回落至36%。

亞馬遜、谷歌並未就匯率因素對雲業務的影響作出過多說明,也沒有因宏觀環境波動對未來雲業務的收入預期作出指引。因此,我們無法從中獲得更多信息。

微軟管理層則是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微軟具備公有雲、混合雲、私有雲,集成、咨詢及服務能力,還在PaaS/SaaS層形成了的完整應用佈局。相比於亞馬遜、谷歌,微軟擁有最完整的雲業務佈局,它遇到的問題也最能展現宏觀環境對雲與軟件產業的實際影響。

今年上半年,微軟雲業務各分部收入增速均在全線下滑,且低於疫情前水平。其中,微軟最重要的公有雲業務Azure本季度營收增速下滑5%到35%,即便剔除匯兌因素影響,收入增速仍下降4%至36%。微軟管理層預期,即使剔除匯率因素影響,Azure營收增速在下季度還將繼續下滑至30%左右。

一位頭部雲廠商SaaS業務高管今年8月曾對《財經》記者表示,數字化是最好的“通縮”手段。逆周期中,企業願意為數字化付費,以此提升經營韌性、降本增效。不過,要理性認識到,逆周期中其他逆風力量大於數字化能提供的通縮力量時,企業為數字化付費意願仍然會減弱。

激進擴張,引發憂慮

雲廠商是平台企業,規模體量大。當企業客戶削減IT支出時,往往會先砍掉冗餘IT供應商,保留平台企業的基礎服務。因此,亞馬遜AWS、微軟雲、谷歌雲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相比之下,SaaS企業成長在雲上,直接面向企業客戶業務需求,而且更垂直細分。市場變化時,其收入增速波動范圍遠大於雲廠商。

為此,《財經》記者統計了12家美國重點SaaS公司(其中包括市值排名前11的企業,以及曾超過1600億市值的明星公司視頻會議平台Zoom)近3年收入增速變化情況。其中,10家企業2022年收入增速相比2021年明顯下滑。此外,11家企業2022年收入增速明顯低於2019年疫情前,下滑約8%-10%。

需要註意的是,部分企業的高增長、高市值僅僅來源於疫情的遠程辦公紅利。當疫情常態化階段來臨,歐美市場的社會經濟生活恢復正常時,這類公司的營收增長迅速回落。

視頻會議平台Zoom疫情高峰時營收增速一度超過360%,市值超過1600億美元。但今年二季度降至7.6%,市值較最高時縮水85%。Zoom管理層在今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疫情影響減弱,人們回到辦公室,遠程辦公需求減少,收入增速因此下滑。事實上,Zoom雖然增速放緩,但公司依舊保持著14%的營業利潤率,公司資產負債率僅25%。這依舊是一家非常健康的SaaS企業。

電商建站工具Shopify疫情高峰時營收增速一度超過100%,市值接近1500億元。今年二季度營收增速降至15.7%,營業利潤率是-16.4%,市值較巔峰時縮水83%。Shopify管理層對投資者稱,線下購物復蘇,電商增長減緩,公司收入增速因此下滑。疫情紅利消退是是客觀因素,Shopify營業利潤率大幅下滑則是企業上一階段的激進策略導致的。Shopify創始人在今年7月宣佈裁員千人的內部備忘錄中就承認,自己“賭”錯了,錯誤預估了北美電商的滲透速度。

不僅是Shopify,其他企業的激進的並購策略也引發了投資者的憂慮。其中代表性的案例Salesforce收購並購協同辦公平台Slack、Adobe收購協同設計平台Figma。這兩場交易完成後,Salesforce、Adobe的股價都曾大幅下跌。

客戶關系管理巨頭Salesforce在2020年12月以277億美元並購協同辦公平台Slack。為收購Slack,Salesforce不僅消耗了近100億美元的現金流,還發行了80億美元的40年債券,並向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機構借貸了100 億美元。但以2022年二季度收入來看,Slack直接貢獻的收入為3.89億美元。Salesforce預估在2022年Slack將貢獻15億美元營收,短期內能貢獻的營收有限。(相關報道見《財經》6月11日發表的《半年市值縮水40%,全球軟件巨頭Salesforce走下神壇了?》)

圖形設計巨頭Adobe在今年9月以200億美元並購了協同設計平台Figma,其中一半通過現金支付,一半通過股票支付。Figma在2021年預計收入為4億美元,在短期內能為Adobe貢獻的收入同樣有限。

在投資者看來,這兩大戰略並購都成本過高,消耗了賬面現金儲備,未來3年-5年內都無法帶來超過收購價的營收。此外,新公司的戰略協同效應有待驗證,而且短期內會帶來較高的整合、管理壓力。

戰略並購的價值需要時間考驗,一批SaaS企業低利潤、高負債、高增速的擴張策略才是泡沫破裂的決定因素。

2020年-2021年,美國軟件市場常見策略是,用利潤換規模增長,用股價上漲的市值外溢並購其他企業。在這種策略下,企業投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激增,資產負債規模擴張。在短短三年內,上述12家美國重點SaaS公司員工規模從100萬人擴展至200萬人,幾乎翻番。

SaaS軟件原本被公認為是最好的高利潤、低負債的商業模型。然而,低利潤、高負債的擴張策略打破了這個模型。

先談營業利潤。SaaS企業的毛利率通常在60%-80%,高毛利按正常理論會帶來10%-20%的營業利潤率。不過,《財經》記者統計發現美國市值前25名的SaaS企業的財報發現,2022年上半年14家企業至今仍在虧損。由於市場預期遇冷,虧損企業正在調整經營,收窄虧損規模,但其中8家企業虧損幅度還在擴張,其中3家是由盈轉虧。

一位外資管理咨詢機構中國區雲業務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SaaS企業按收入增速可分成初創型(40%-60%甚至更高)、成長型(20%-40%)、成熟型(低於20%)。不同發展階段的SaaS企業,對應的利潤要求也不一樣。維持60%以上的高增速時,適度虧損可以接受。增速低於30%卻仍在虧損,這說明企業的財務模型存在問題。

再看資產負債率。企業通常健康的資產負債率為40%-60%。SaaS訂閱制商業模式,通常季末、年末會收到續費,因此現金儲備好,資產負債率通常較低,甚至可以維持在40%以下。不過,《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5家企業中,12家資產負債率長期高於60%,其中3家資產負債率甚至長期高於90%。

銷售易和Salesforce定位類似,是一家中國的客戶關系管理軟件公司。銷售易CEO史彥澤曾擔任全球知名軟件廠商SAP的中國商業用戶部總經理,他了解中美兩國企業軟件生態。今年6月,史彥澤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高負債率的經營需要匹配高經營利潤率,這種策略隻有類似Oracle這樣在數據庫領域具有絕對壟斷地位的少數企業才能駕馭。

他解釋,To B市場要求SaaS企業像一台嚴密的機器,健康穩健的成長才能為公司提供提升組織能力的空間。每個檔位的收入增速都要匹配相應的組織能力,產研、銷售、實施、服務,都需要進行配套調整。企業主動控制收入增速,目的可能是消化戰略擴張帶來的管理壓力。但如果收入增速是被動下滑,且幅度過大,這可能是低利潤、高負債的增長策略走不下去了。

擠泡沫時,如何重估價值?

事實上,已經有投資機構意識到了企業軟件市場過熱需要重估的問題。

今年年初,美國投資機構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針對企業軟件投資市場,提出了一個與“獨角獸”(估值百億美元的企業)公司相對應的新詞:“半馬人”(Centaur),也就是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經常性收入,或 SaaS雲上訂閱收入)大於1億美元的公司。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呼籲,過去2年美國軟件投資過熱,一些SaaS公司虧損嚴重,市值或估值無法反映SaaS企業內部組織、生態的健康度。除了ARR外,還要考慮NDR(收入留存/續費率)、自由現金流等關鍵指標。最理想的情況是,企業可以通過足夠的訂閱量、續費率以及自由現金流實現良性循環。

史彥澤對《財經》記者解釋,“半馬人”這種新說法更多指的是要關註SaaS企業的組織能力。企業的組織能力要跟得上規模擴張,否則營收、利潤會被動式的劇烈波動,無力面對市場變化。好的SaaS企業需要產研、銷售、實施、服務相互銜接,如同一台嚴密的機器,有足夠的韌性應對市場波動。

如何重估SaaS公司的價值?以前文中提到的12家美國重點SaaS公司為例,其中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是基本盤穩固的平台型頭部企業。其中代表案例是客戶關系管理平台Salesforce、媒體創意平台Adobe。兩家公司因大型並購正在進入調整消化階段。Salesforce管理層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對投資者表示,公司今年會確保20.4%營業利潤率目標,適度控制營收增速。由於主營業務的利潤率和續費率穩定,且戰略路徑清晰、生態佈局完整,這類平台企業可以穩定渡過經濟周期,而且依舊是稀有的好公司。

第二類是仍在闖關階段的明星企業。這類軟件公司集中在數據分析、企業安全等垂直領域,借助雲轉型的技術變革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其中的典型案例是數據平台公司Snowflake。

Snowflake虧損嚴重,營業利潤率隻有-43%,不過虧損在持續收窄過程中,而且高虧損背後是80%-120%的超高營收增速。一位中國數據庫企業高管曾對《財經》等媒體解釋,Snowflake是典型的成長期企業,年營收僅有12億美元,但由於打破了傳統的數據使用習慣,它挑戰的是Oracle等傳統數據庫企業。在投資人眼中,Snowflake有“市夢率”光環。這類企業未來的天花板還有待觀察。

第三類則是收益來自疫情,疫情常態化階段回歸常態。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視頻會議平台Zoom、電商建站工具Shopify。不過,數字化轉型是確定趨勢,這類企業還將在垂直領域長期生存下去。

五源資本一位負責To B方向的投資人今年8月曾對《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市場重估SaaS企業價值的現象同樣值得國內市場借鑒。中國目前年訂閱收入大於1億元的SaaS企業約為50家,年訂閱收入大於1億美元的企業不足10家,年訂閱收入大於3億美元的企業為零。中國創業型SaaS企業的虧損比美國市場更嚴重。逆周期背景下,中國企業相比美國企業更需要關註訂閱收入、續費率以及自由現金流。

即使進入擠泡沫周期,美國企業軟件市場依舊是最成熟的數字化市場。平台型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垂直型企業提供應用工具。在IaaS/PaaS/SaaS明確分層且企業各守邊界的情況下,創造出適合軟件廠商生長的生態。無論是泡沫期還是逆周期,重要的是需要有誕生明星公司的土壤。

長期關註出海,為應對急劇變化的出海環境,特推出“出海潛望鏡俱樂部”,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資訊、鏈接頭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觀趨勢、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應鏈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認知力,結交關鍵資源。點擊下方圖片了解詳情,與我們一起高速進化。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