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退休阿姨們翻拍的《甄嬛傳》在網上火了。阿姨們演得很投入,網友們也看得很歡樂。本來是一件自娛自樂的事情,但沒想到會起了波折:《甄嬛傳》制作方對媒體表示,已經在準備材料給視頻平台,要求下架相關視頻。
阿姨們翻拍《甄嬛傳》怎麼還惹上了法律風波?很多網友們表示不理解,不僅是在理性上,也是在感性上。因為當下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娛樂選項並不算多,無非是旅遊、打牌和廣場舞,略顯單調不說,有時候還很難照顧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而自己參與演出《甄嬛傳》,對老人們而言,不光是圖一個樂,還讓她們得到了平時很難得到的精神享受。
也因此,大多數網友還是希望給阿姨們繼續拍攝《甄嬛傳》的機會。大家都是出於好心,不過阿姨們的快樂和文藝作品的知識產權,又不適合混為一談。
按理說,阿姨們隻是通過拍攝《甄嬛傳》來自娛自樂,也不會觸犯法律的紅線。但組織方在宣傳這一商業模式時,免不了會把《甄嬛傳》當作噱頭和賣點,這就涉及盈利了。據說,組織方還有以後翻拍其他影視劇的打算,那麼知識產權就成了一個不能不談的嚴肅話題,否則,這個本來是好事的商業模式就有可能“變味”。
不過,把知識產權問題擺上台面,其實也未必會消減阿姨們的快樂。關鍵還要看組織方和版權方能不能達成妥協與合作。
其實,《甄嬛傳》能夠成為阿姨們的快樂源泉,對電視劇制作方本身也是有利的——老劇能夠再次翻紅,還能在網絡世界中得到免費的宣傳,豈不美哉?因此,即使要談版權的買賣,也不妨給組織方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讓更多老人都能享受到精神世界裡的快樂。
另一方面,《甄嬛傳》的“另類走紅”也是給創作者留下的啟示:隻要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並且能經得起時間淘洗,就不會被觀眾忘記,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盈利機會。隻是,《甄嬛傳》等畢竟都是多年前的老劇,這何嘗不是對創作者們的鞭策和鼓勵——在文藝創作上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更多被人銘記的作品。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人今後對生活休閑會有更高更豐富的需求。此次《甄嬛傳》制作方雖然提出了下架相關視頻的要求,但不會追究拍攝視頻的阿姨們的責任,因此,有意翻拍的老年朋友們也不必太過擔心,相信,拍戲的快樂還會在未來延續下去。
當然,我們也希望有更多企業和商家投入到老年娛樂活動的研究和創新中去,推出更多既健康又合法的娛樂方式,逐漸摸索出合情合理的遊戲規則,給退休在家的阿姨和大爺們更多選擇權,這才是全社會都希望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