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全球 - 英國普通家庭,與生活成本暴漲做對抗

英國普通家庭,與生活成本暴漲做對抗

此刻,疫情、俄烏沖突等全球性問題引發的連鎖效應,滲透進了每個人的生活中。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鳳凰深調 (ID:ifengdxw),作者、圖片:陳婉晴,原文標題:《戰爭與通脹雙重陰影下,英國普通人凜冬將至》,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英國國王十字車站路口集會現場。攝影:陳婉晴

九月末,為了刺激英國經濟,英國財政大臣Kwasi Kwarteng宣佈近50年來最激進的減稅方案,計劃把對年收入超過15萬英鎊人群征收的45%的最高所得稅降至40%。話音剛落,英鎊兌美元、兌歐元匯率雙雙暴跌至37年以來歷史最低點,國內商品價格不斷上漲。

十月伊始,英國國內多地民眾聚集抗議——事實上,今年以來,他們的生活成本一直在不斷提高,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已上漲至40年以來的最高點,維持最基本的生活費用較往年增加了20%。

BBC曾引援英國國家統計局等多方消息,燃料、能源價格是推動通脹的最大因素,食品價格上漲又進一步推動了物價上升。而這些都與今年二月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的供應鏈中斷問題,以及英國自身的勞動力市場與薪資水平問題密切相關。

不斷上漲的油價、食品價格、住房價格、水電費是英國普通家庭要面臨的基本生活開支,有媒體稱,今年冬天或將成為英國人最難熬過的寒冬。一名在英國剛畢業的中國留學生記錄下了初冬來臨時,普通人在經濟下行時承受的種種壓力:

九月的最後一天上午,我的房東,一位七旬英國奶奶,在廚房裡傾瀉著她對政府新政策的不滿。“現在英鎊暴跌,所有商品價格都在上漲,而政府竟然還出台隻利於富人的政策,”她一邊說著,一邊捶打著墻壁,“這實在太讓人氣憤了,簡直是光天化日下搶劫。”

她的憤怒也幾乎要感染到我。事實上,從今年春夏以來,很多英國人都一直默默承受著“生活成本危機”(Cost of Living Crisis),而這都是能源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帶來的。

房東奶奶話音剛落的第二天,10月1日周六,英國多地開展全國性示威遊行和集會,抗議生活成本的高漲。這一天,我跟隨民間草根組織Don’t Pay UK的志願者和參與者前往了倫敦的兩個集會現場,分別是位於倫敦東南部的路易遜市政廳(Lewisham Town Hall)門口,以及位於市中心的國王十字路口(King’s Cross)。

一、“拒付賬單”大遊行

上午11點左右,Don’t Pay UK的志願者們在路易遜市政廳附近開始準備集會。進入10月,倫敦已到初冬季節,上午的溫度在10~15度,人們裹著棉衣和羽絨服,在這片恰好是風口的空地上開始集會演講。

Don’t Pay UK成立於今年6月,不歸屬於任何政治團體,目的是抵制持續高漲的能源賬單價格,呼籲民眾聯名簽署拒絕支付能源賬單。該組織參照了1990年撒切爾在位時期反人頭稅運動(Anti-poll tax movement)的成功先例——1990年3月,超過170萬人表示拒絕繳納人頭稅,最終推動政府廢除了人頭稅。“Can’t Pay; Won’t Pay”是其中最著名的口號之一,並被Don't Pay組織沿用。

Don’t Pay UK組織方稱,如果簽名人數在10月1日前達到一百萬人,將組織集體拒付能源賬單,或直到能源降價再付款,以迫使政府、能源監管機構Ofgem和能源公司走到談判桌前,與Don’t Pay組織者進行談判。截止9月30日,在Don’t Pay官網上聯名簽署的總人數超過19萬。

當天,志願者架起標志性的黃底黑字醒目標語,上面用大寫字母寫著“抵制漲價,不買賬”(RESIST THE PRICE HIKES; DON’T PAY)。

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天第一場的集會活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聲勢浩大。十餘位不同年齡和膚色的志願者站在靠墻的空地,拿著話筒或揚聲器依次發表講話,背後的墻壁上僅張貼著三張宣傳海報。中午十二點多,演講結束,圍觀的群眾也隻有二十餘人。

在集會現場,有志願者發放自制傳單,上面印有高昂的能源價格。這些傳單供民眾扔進火桶焚燒,以表示自己拒絕支付能源賬單。根據Don’t Pay的組織方介紹,焚燒賬單(Bill Burning)是這次集會裡的核心環節,以表達人們對無法承受能源賬單的憤怒和不滿,同時吸引媒體的註意力。

Don’t Pay UK志願者在路易遜市政廳附近集會演講。攝影:jojo

盡管在市政廳的集會人煙稀少,但走過幾條街,路易遜的露天集市附近卻熱鬧依舊。攤主們在這個難得的陽光天裡忙碌開張,每一個小時的工作和收入都很珍貴。

路易遜地區位於倫敦東南部,根據英國國家統計署(ONS)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路易遜的少數族裔人口占比46%,其中來自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移民占比最高,達到27.2%。根據非政府組織Trust For London公佈的2022年倫敦貧困概括報告,路易遜地區的貧困率達到26%,接近於倫敦平均貧困率。

從路易遜市政廳搭乘火車,再轉地鐵到市中心國王十字車站,大約需要一小時。位於國王十字車站門口的示威活動主要由”Don’t Pay UK”和同為抗議高昂生活成本的團體”Enough is Enough”共同組織。相比而言,市中心的集會活動就盛大多了。

從中午12點開始,到下午兩點左右,上千民眾聚集在車站門口空地,抗議者舉著牌子和旗幟站在高台上拿著話筒發表演講,台下群眾舉起大小牌子抗議,人們接連將賬單憤怒地扔進火桶。警察則在四周駐足或巡邏。

中學教師貝絲(Beth)是Don’t Pay UK的現場志願者之一,她上午在路易遜市政廳幫忙舉標語,中午結束後馬上趕來市中心開展第二場示威活動。貝絲住在路易遜,她的能源賬單並不包含在房租裡。她說:“今天,能源賬單就要上漲,上百萬人支付不起這個冬天的能源賬單,我們必須行動起來。”

二、朝令夕改的減稅政策

全國性大遊行聲討的,不僅是幾個月以來民眾的“生活成本危機”,同時還表達對新政府一周內出台的一系列惠及富人和企業的減稅方案,以及隨之而來的英鎊暴跌的憤怒。

9月23日周五,新上任的財政大臣誇西·克沃滕(Kwasi Kwarteng)宣佈了半個世紀以來英國政府最激進的減稅方案。根據克沃滕在下議院發表的講話,方案主要包括提前一年將基本所得稅稅率從20%降至19%,廢除向年收入超過15萬英鎊的人群征收的45%最高稅率,將最高所得稅從45%下調至40%,大幅下調置業印花稅,回調國民保險金(National Insurance)等。

克沃滕稱這一方案有助於刺激經濟增長,並表示他的計劃是“公平”的。9月26日周一,亞洲市場開盤後,英鎊兌美元價格一度跌至$1.035,達到1985年以來的歷史新低,這是針對英國新政府一系列政策出台的市場反應。

隨之而來的是投資者迅速拋售英國政府債券,政府國債收益率大漲。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分析,針對大量拋售政府債券,最簡單的解釋是投資者不相信當前政府出台的減稅政策能夠帶來預期的經濟增長。相反,擔心這些新政策可能引發更嚴重的通貨膨脹,而且預期英國央行不會繼續通過加息來抵消通貨膨脹的影響。

美國銀行有貨幣分析師認為,英國不斷變化的財政政策與其脫歐的長期影響相結合,導致投資者重新審視英鎊的價值,使英鎊在未來將變得更為疲軟。

新政策僅公佈十天後,10月3日周一,根據BBC的報道,財政大臣克沃滕在多方的壓力下,承認此前的減稅方案帶來的市場動蕩,並宣佈放棄其中提出的向高收入者免除最高45%稅率的計劃,承諾“專註於手頭的工作”,繼續采取措施促進經濟增長。

這一系列“戲劇性的”惠及富人和企業的政策背後,不隻是投資、交易,和宏觀經濟數據的變化。受到更大影響的是居住在英國的每個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

如今,英鎊暴跌可能帶來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這意味著更高的進口商品價格(根據政府統計數據,2020年英國46%的食物依賴進口)、個人每月還貸金額增加、與美元掛鉤的能源賬單價格上漲。

三、“我不知道除了抗議,我還能做什麼”

10月1 日,在現場,除了針對生活成本的抗議示威活動,還有英國環保組織“Just Stop Oil”呼籲重視氣候變化的遊行。該組織的訴求現在也從呼籲停止建設新的石油基礎設施,擴展到呼籲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稅和對“抗議生活成本危機”的支持。遊行隊伍從占領倫敦市中心多座大橋開始,一路走向街道。

下午2點40分左右,隊伍走到了國王十字車站附近。當我駐足觀望這支隊伍時,隊伍中間的一位八旬老太出來走向了我,她向我呼籲關註氣候問題,“為了我們的孩子”。她眼神堅定地看著我,眼裡泛起了淚光。

老太太叫洛麗(Lorrie),專程從曼徹斯特市(Manchester)來倫敦參加遊行,希望能促成政府的一些改變。在她身後還有另一位老人,也加入了遊行隊伍。她們健步如飛地向路人發放傳單,向路人解釋遊行的目的。但是,當問起這樣的遊行能起到多大作用的時候,隊伍裡其中一位老人想了想說,“雖然我們都這樣抗議了,但也不能改變政府的決定。可是,這是我們唯一能努力的事情。我不知道除了抗議,我還能做什麼。”

根據《衛報》報道,10月1日這一天裡,英國至少有50個城鎮的人們開展“生活成本危機”的示威遊行,抗議生活成本的高漲。環保人士與反抗高額賬單的人們為了互相關聯的問題,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一起。

Enough is Enough的內部人士稱,在周六的抗議活動之前,他們與環保組織“Just Stop Oil”沒有任何聯合組織關系。同日,鐵路、海事和運輸工人全國聯盟(RMT),英國火車司機工會(Aslef)、英國鐵路工會(TSSA)等也因為工資和條件問題組織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24小時罷工,隻有大約11%的班次正常運行。

反石油運動“Just Stop Oil”抗議者聚集在西敏大橋(Westminster Bridge)上。攝影:Antonio Olmos

四、裹挾在經濟下行浪潮裡的人

一天的示威遊行結束,人們仍需繼續生活。海丹居住在英格蘭北部城市,是一名在讀博士生。10月1日,她也看到了當地排著長隊的大規模遊行,“本來英格蘭北部經濟就岌岌可危,現在通貨膨脹之下,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逐步走高,真的壓得居民透不過氣來”,海丹說,“更不用說冬天,還要支付高昂的電氣費用。”

今年1月,海丹的水電氣賬單月度費用是238鎊,不久,她收到了4月和7月都要繼續漲價的通知。由於水電費和生活費的攀升,她不得不繼續“多做一些兼職”。現在,她在學校裡做助教,平時負責為本科生上研討課(tutorial)、輔導論文和批改作業,以補貼自己的水電費和生活費。但是,學校規定學生一周工作時長不能超過18小時。海丹說,這“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如果今年冬季能源價格繼續上漲,她會考慮“多地打工”。

在辦公室和教室裡,她的同事和學生也不時聊起自己同時打多份工的日常經歷,以支撐每月賬單、房租和生活的開支。

聊起這些精打細算的生活日常,海丹的感受有些復雜。一方面,她覺得自己的生活的確有些窘迫,但另一方面,她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特權,“我能夠來留學本身就是一個城市中產的特權,但一樣因為各種原因,裹挾在經濟下行的浪潮裡。”

佳琪從中國搬來英格蘭北部城市利茲(Leeds)兩年多,工作剛剛穩定下來。在這個冬天還沒有完全到來的時候,她已經開始了一系列省電計劃:“每天在app上截圖用電量“、“能不用烤箱就不用烤箱”、“買了一個巨大的保溫瓶,這樣可以一天隻燒一次水”等。佳琪說,盡管政府出台了能源補貼政策,但也不能持續一整個冬季。“說實話也不知道1月之後怎麼辦,之後就沒有能源補貼了,但還是冷啊。”

“每天還要掐著指頭算自己用了幾度電,這種日子過得讓人感覺很荒誕。外加最近生活成本上升得很快,我偶爾在想,在英國掙多少錢才能過上所謂‘體面’的生活。”佳琪說。

今年開始,英國每戶家庭的水電氣賬單價格都在逐漸增長,漲價的原因是全球天然氣價格攀升。

9月8日,新任首相莉茲·特拉斯(Liz Truss)出台“能源價格保證”(Energy Price Guarantee),宣佈從10月1日起,未來兩年內,每人的能源賬單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減免。然而,據《衛報》報道,賬單減免產生的能源供應商所要支付的差價將由納稅人來承擔。

英國獨立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則警告稱,這一計劃避免了對能源生產商征收新的暴利稅,把成本轉嫁到納稅人身上。在為家庭提供能源支持的每12英鎊中,隻有1英鎊能直接從能源公司的高額稅收中收回來。

除了高昂的水電費外,英國的初冬一房難求,有房可租已屬幸運,租房軟件上每個房東和中介賬號裡躺著的成千上萬條未讀消息,可能更直觀反映了英國社會普通人的焦慮現狀——更多的人,連看房的機會也沒有。

我也是其中一員。從8月到9月底,我向至少100位房東和中介發送私信或電話,請求看房或簽合同,但隻得到過兩次看房機會。10月2日,全國大遊行後的第一天,在一位朋友偶然的推薦下,我認識了房東阿裡(Ali),“很幸運地”終於又得到一次現場看房的機會。

在英國某知名租房平台上,阿裡張貼了三間房源。一周以內,他收到了上萬條咨詢消息。過了一周,還有超過13,000條未讀消息。我們見面時,他向我展示手機裡的這些未讀信息,一條一條滑下去,每個人如同寫求職信一樣禮貌地介紹自己的身份,請求盡快看房。阿裡說:“我不可能每個都打開看完,隻能隨緣點開最上面的一條回復。”

阿裡是一位孟加拉裔英國人。他是出生在英國的二代移民,自家的房子在以種族多元化著稱的紅磚巷(Brick Lane),其他的房產一律用於出租。他的工作全部圍繞房產展開——房屋直租、兼職中介和房屋維護。

在阿裡眼中,如今的倫敦不再宜居。以前是“承受得起的貴”,現在所有成本快讓人承受不起。適逢英鎊暴跌以及經濟下行的時期,阿裡認為,像他這樣的普通房主受到了“最首要的沖擊”,“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我沒有辦法帶著我的房子跑路”,阿裡說,“我隻能自己承受房產貶值的後果”。

阿裡總是提到政府的政策“一天一個樣”,“你猜不到他們明天又出台什麼有利於富人的政策。我們都不是年收入高於15萬英鎊的那些人,我們都沒有從中得到好處,都在承擔物價上漲和能源價格上升的後果。所以我們應該彼此理解,去對抗那些不公平的政策和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能源公司。“

五、尾聲:情緒的暗流

相比幾周前英國女王逝世後民眾在媒體面前的強烈情緒,當前“生活成本危機”之下,人們的情緒則更像一股漫長的暗流——遊行是一時的,而生活焦慮將持續整個冬季。

更多時候,人們需忙於處理具體而又各自不同的生計問題。人們的不安不再寫在臉上,而是反映在手機相冊裡堆滿的每日用電量截圖、租房軟件上的成千上萬條私信裡,以及辦公室和聊天群的日常對話中。

“生活成本危機”,看似是個人的、隱匿的危機,卻實際是普適的、社會性的問題。當危機已經滲透進英國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人們沒有時間再駐足流淚,而是一邊反抗新政策,一邊必須行動起來,繼續熬過這個可能困難重重的冬季。

“我們是99%的人,不是那1%的人。”就像Don’t Pay志願者在路易遜市政廳集會現場呼喊的那樣,“當人們真正團結起來,就一定不會被打敗。”

推薦閱讀

前瞻:KD歐文對話波神庫茲馬 籃網欲擒奇才沖4連勝

體育12月12日報道:佈魯克林籃網隊(16勝12負)已拿到3連勝,他們13日將做客對陣華盛頓奇才隊(11勝16負)。杜蘭

健康

這類人,飯後確實不能馬上洗澡

吃完晚飯,接著洗個熱水澡,就可以安心拿著手機鉆進被子了。可是,很多人說吃完飯不能馬上洗澡,這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有幾類人

健康

大藥廠“買買買”,一年“敗掉”62億美金

對於大藥廠來說,“買買買”是常規操作。有太多成功的例子告訴大藥廠們,沒有什麼增長煩惱,是收購一家Biotech解決不了的

全球

坦桑尼亞,中國老板的快樂福地?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大陸充滿貧窮與戰亂,現實中的非洲大陸還充滿財富與機遇。在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亞,就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在這

健康

我們離治愈孤獨癥有多遠?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建立神經或精神疾病的實驗模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大腦或研發藥物。最近,神經科學家塞爾吉·帕斯卡(Serg

健康

怎樣才能健康地老去?

日本是全球范圍內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怎樣才能健康的活到100歲”,已經成為了1.2億日本國民的共同話題。通過這篇

全球

全球樓市泡沫一個一個爆了

在全球央行的加息潮下,全球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進入尾聲,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崩盤或將重現。歐洲方面,英國房價出現了15個月來的

全球

去以色列做電商,前景如何?

一、國家概況以色列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也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中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也

全球

天然氣倒貼錢白給,歐洲人還裹著電熱毯過冬?

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有一陣子了,咱們大A的彩虹集團享受著歐洲人用不起暖氣,狂買中國電熱毯的紅利,13個交易日股價翻倍。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