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5次加息、重新啟動股票穩定基金後,上周,韓國政府再次承諾,將提供至少50萬億韓元(約347億美元),支持因利率上升而緊張的信貸市場,降低拖累經濟的違約風險。
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發佈聲明表示,將購買大約8萬億韓元的國債、公司債券、商業票據。同時,韓國金融監管機構稱,一旦Kospi指數跌破2000點,將禁止做空行為。
在“救市資金”的提振下,市場對大面積信貸違約的擔憂稍微減退。本周,韓國綜合指數略有漲幅,但在加息背景下,持續性堪憂。
美聯儲玩命加息,韓國是受沖擊最大的國家之一。
從去年7月起,韓國綜合指數一路下跌,至今跌幅超過32%。
韓元兌美元匯率一路走低,跌幅超過22%,僅次於日本。
10年期國債也慘遭外資拋售,一度高位運行在4.655%。
股債匯三殺的窘境中,韓國積極救市,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維持社會穩定的行為。
因為韓國最大的社會群體,就是負債者,其中大部分都是股民。
一、瘋狂“螞蟻”
當中國股民人數奔2億時,隔壁韓國已進入全民炒股時代。
在互聯網上,搜索關鍵詞,可以看到大量韓國散戶賣房炒股、借貸炒股、省吃儉用炒股的信息。
他們為何不惜賭上一切All in?
總體上有兩點原因:高昂的房價與獨特的儲蓄觀念。
後者是前者的衍生物。
別看韓國人對炒股這麼瘋狂,實際上在過去很久一段時間裡,韓國家庭資產的構成,金融資產的占比一直很低,他們更希望把錢投進房地產裡。
在放水期,靠著低利率,韓國年輕人中貸款購買公寓的比例,已經創紀錄達到42%。
但炒房畢竟需要大量原始資金,韓國房價近兩年的上漲幅度更高得令人發指,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
同時,韓國是私有土地制,大部分土地都在財閥手中,前5%的有錢人掌握著全國83%的房產,用賺取的租金和利息極低的貸款,再去買更多房產,進一步推動房價上漲。
即便最近因為加息,韓國房價有所下跌,但韓國人們的財富也隨著股市縮水。
再加上政府不斷提高稅金限制炒房,大部分人一夜暴富的夢想,幾乎都成為泡影。
那就隻能找其他路子。
在獨有的文化背景與投資心理的驅動下,韓國股市用戶數量一直穩步上升。
尤其在疫情期間,2020年2月~3月,韓國綜合指數暴跌36%,當外資瘋狂拋售韓國股票時,本土散戶們反而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湧入其中,阻止下跌。
一方面,他們堅信,疫情一旦得到控制,市場就會逐漸復蘇;另一方面,大部分韓國人是抱著長期儲蓄的理念,做多股票。
這一現象被稱為“東學螞蟻運動”。
其中,“螞蟻”指韓國散戶們,“東學”一詞則來自1894年爆發的東學農民起義,是韓國歷史上對抗外來侵略的著名愛國運動。
微妙的是,為了救市,2020年3月底,韓國政府出台一系列緊急措施,除了跟隨全球放水,也包括臨時禁止股票賣空。
此舉直接刺激國內散戶掀起一陣借貸狂潮,舉債630億美元押註股市飆漲。
大反轉很快上演,到2021年7月,韓國綜合指數較低點累計漲幅125.93%,成為去年全球最牛的股市。
在此期間,all in的“螞蟻”們,各個都有賺到錢。他們通過社交平台炫耀輕松到手的財富,讓那些靠儲蓄吃利息的“落伍者”,狠狠眼紅了一波。
最後的結果,所有人都能想象得到。
由於允許一人多戶,今年初,人口5000多萬的韓國,股市活躍的賬戶已經超過6000萬。
“螞蟻”們的交易占韓國股市日交易量的60%,成為韓國金融市場的主力。
2月底,俄烏沖突爆發,俄羅斯股市一瀉千裡。
食髓知味的“螞蟻”們似乎又嗅到美味,他們認定俄羅斯股市會憑借能源價格飆升而反彈,於是大舉抄底韓國國內唯一的俄羅斯ETF,共買入280億韓元。
因為太瘋狂,韓國交易所直接禁止了散戶交易俄羅斯相關基金。
再然後,他們瞄準了特斯拉,成為公司第七大股東,all in其中的人稱自己為Teslams。
他們甚至抱團在韓國論壇naver上簽署請願書,要求政府永久禁止賣空股票。
所有人的瘋狂行為,直指同一個目標——希望股市繼續上漲,賺更多錢。
迫於民意,韓國政府的種種救市舉措,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對“螞蟻”們的妥協。再這樣搞下去,韓國股市遲早會走出A股2015年那種牛市。
至於結局,參照2016年的走勢。
這肯定是瘋了。
二、債台高築
據國際金融協會年初的數據,在家庭負債與GDP之比的數據中,韓國以104.2%的比率位列第一,並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家庭負債高於GDP的國家。
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經合組織都曾發出過警告。
一般而言,家庭負債與GDP之比的臨界值為85%,一旦超過,很容易引發債務危機。
更致命的是,韓國家庭負債的增長速度,同樣是世界第一。
而一般家庭貸款的壓力,大部分都落在青壯年肩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韓國年輕人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窮的群體。
據調查,在20~30歲的韓國年輕人中,有80%涉及股票、基金、數字貨幣相關投資。
他們占韓國股票交易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2019年,這一比例還不到50%。
與此同時,在本輪加息潮前,因為很容易就能獲得低息貸款額度,今年上半年,從10多歲的小孩,到30多歲的大齡青年,韓國年輕人共計從證券公司借走38萬億韓元,用於股票投資。
2021年,韓國20~30歲年輕人的總債務為8萬億韓元,抵押貸款在一年內從28億美元飆升至160億美元,部分人的債務總額占年收入的270%。
而在年輕人的失業率已經超過四分之一的環境下,2022年的債務數據,隻會更糟糕。
另一方面,則是韓國經濟增長壓力,和在放水帶來的通脹上升背景下,韓國居民的工資水平並沒增長多少,今年以來甚至還出現下跌。
早在去年,韓國市場還繁榮的時候,就有不少機構警告,一旦股市出現頹勢,導致這些年輕人還不上債務,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面對難以償還的債務,大部分無法通過正常途徑貸款的人(失業者、學生),隻能求助高利貸。
這些將高風險高回報視為實現階級躍遷的唯一途徑的年輕人,他們賣房炒幣、貸款炒股,幾乎賭上人生的一切去搏一線生機。
如此極端,僅僅用渴望成功、發財,似乎難以解釋得通。
這背後,隱藏著多少悲慘故事,不難想象。
據韓國統計廳《2021年死亡原因統計》數據,韓國去年總死亡人數為317680人,其中有13352人死於自殺,其中10~39歲的人群,越來越多。
三、何以至此
韓國經濟一直對國外市場和資源,貿易依存度高達60%以上,尤其承接歐美市場的各種制造業需求。在國內,韓國的服務業和制造業比重不斷上升,尤其造船、石化、汽車、電子等行業。
但隨著近年來產業轉移,尤其疊加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及地緣局勢影響,全球供應鏈被破壞,經濟進入衰退周期,高度依賴海外市場和資源的韓國經濟就難以避免地首當其沖受到重創。
更深入的,是其國內在高通脹、低就業、低收入水平又物欲橫流的復雜經濟社會背景下,大量80後到00後的年輕人開始對未來失去信心,選擇得過且過的躺平。
韓國作家高光烈寫過一本書《我們,MZ世代》,闡述了80後到00後數代韓國人的現狀與內心。
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僅靠自己的努力,如何也追不上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那些人。同時,嚴重的內卷,讓他們被迫成為拋棄房子、拋棄婚育、拋棄社交的“三拋世代”。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家都躺平了,拋棄了所有不必要的欲望,韓國年輕人的債務為什麼還是越來越高?
作為深受儒家學說影響的國度,韓國人在過去也是以儲蓄與節儉而聞名於世的。家庭儲蓄,一度是韓國資本形成與經濟騰飛的重要來源。
重要的轉折點在1997年。
亞洲金融風暴後,韓國政府將經濟政策由出口導向型轉變為內需拉動型,連續降息放水鼓動消費。
在各大財閥的推波助瀾下,各種畸形的消費主義之風撲面而來。
一個又一個韓國愛豆,在經紀公司的包裝下,代表著審美,決定著潮流,影響著青少年們的價值觀。
在各種輿論宣傳轟炸下,大量韓國年輕人耳濡目染,由物質主義衍生的攀比心與虛榮心,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蔓延,一直伴隨他們進入社會。
一向重視教育的韓國社會,如今對顏值的看重,甚至還要超過學歷。
在韓國貸款,就像買咖啡一樣容易。
如果在首爾街頭走一圈,能看到大片光鮮亮麗的年輕人。他們拎著名包、戴著名表,相當一部分人還開著豪車,乍一看無比繁華。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隻是為了融入社會,給自己披上了一層虛假的外衣。
在精致利己主義的渲染下,為了維持表面的光鮮,相當一部分沒有穩定收入的年輕人,不得不承擔超出能力范圍外的債務。
甚至,高昂的房價,反而成為他們的一個宣泄口。在享樂主義的催眠中,韓國青年對奢侈品消費越來越熱衷。
“飆升的房價與心懷不滿的MZ世代”,是韓國版熱搜的常客。
“他們抱著‘隻活一次,反正買不起房子,就買奢侈品吧’這種心態,大肆揮霍不屬於自己的財富。”
而面對日益嚴重的家庭債務,以及越來越根深蒂固的物質主義,韓國政府不僅給不出、或者說無法給出有效舉措,反而大力支持韓流娛樂,加劇享樂主義的盛行。
這種透支未來的方式,終究會迎來清算。尤其在如今全球經濟復雜形勢下,結果已難以避免。
如今韓國選擇加大放水來救市,但可以預期,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至多隻能買點時間,難以逆轉形勢。如果最底層的經濟未能有效提振,放多幾次水也將無濟於事。
四、尾聲
放眼全球,韓國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無論是股市投資還是經濟發展的模式與癥結,在很多同樣高外部依賴和高外債的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現,甚至一些更弱的小國已經開始倒下。它們綜合起來,共同反映出了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面臨的壓力。
但潮起潮落,周期輪回,從來都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近百年的全球經濟史周期輪回中比當前更加糟糕的形勢也發生過很多次,每一次從廢墟中走出來,都會帶來新一輪的發展大機遇與財富的大增長。
前提是,他們能扛過這一次挑戰系數更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