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起,江蘇省將正式執行“心理治療”項目納入江蘇醫保支付范圍,全省統一執行。消息一出各方雀躍不已。
江蘇省醫保承擔的心理治療費用分200元、180元和160元三檔,這是繼全國范圍醫保覆蓋精神科住院病人80%以上治療費用以來的又一大地方性動作。
心理治療或咨詢的高額費用一直是很多心理疾病群體的隱痛,一方面心理治療對被抑鬱癥、焦慮癥、社交、親密關系和個人成長等問題困擾的人有顯著作用;另一方面每月至少千元的費用讓普通家庭望洋興嘆。因此,心理治療費用由醫保補貼對有需求的群體是莫大的支持。可以預見,此政一出希望得到心理治療服務的群體必將遠超2021年年末江蘇省報告的17萬人次。
精神衛生日益受到社會的關註,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從國家衛健委最早推出的精神病人服藥686計劃到2012年中國第一部精神衛生法的實施,再到2020年國家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的建立,筆者與同行作為從業者能深刻體會到近十年中國心理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之勢。精神衛生領域這些宏觀和地方性政策為全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推廣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但是,筆者作為心理臨床和精神衛生政策研究從業者,想提醒不要忽略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心理治療從業人員的嚴重短缺。
江蘇省政府網顯示,2020年年末江蘇全省人口為8477.26萬人;2019年著名精神衛生專家黃悅勤教授在中國首次全國成人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項目中得出,中國任一種精神障礙(不含阿茲海默)12月患病率為9.32%。據此數據粗略估算,江蘇全省有782萬人的心理治療需求。而2017年衛計委在中國政府網公佈的《我國心理健康有關工作情況》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持證心理治療師5000人,精神科執業醫師27733人,心理咨詢師約90萬人。這一數據也呼應了黃悅勤教授在調查報告中推算的每百萬人享有2.4個心理咨詢師的現實。
但請註意,江蘇省此次醫保支付政策明確規定,心理治療由接受規范化心理治療培訓的精神科醫師或取得心理治療專業技術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承擔。如果再剔除因高強度工作根本無暇兼顧心理咨詢工作的精神科醫生,在江蘇省醫保政策范圍內,百萬人享有的心理治療專業人員或許將遠低於2.4人。心理治療專業工作培訓周期長(4~6年),要想短期內培養大批心理治療師的目標還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心理治療還有時間長、起效慢和效果評估復雜的特點。這在江蘇省人大代表朱勁松的提案中也有體現:“心理治療通常一周一次,患者往往需要連續多次治療,有的療程長達數年。”以短程心理動力治療為例,最少也需要16~20周才能解決一個心理疾病議題。而需要精神科和心理咨詢師聯合治療的中重度病人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結合目前江蘇省心理治療專業人員供需比嚴重失調的現狀,未來想通過醫保支付獲得心理治療的排隊等候時間必然將十分漫長。以一直沿用英國NHS醫保體系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為例,2018年報告的全港精神科等候平均時長為127周,這也是因為香港公立醫院精神科從業人員有減無增的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
江蘇省對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視和地方性領頭羊的示范作用毋庸置疑,但由於專業人員短缺而造成的服務等候時間長,或許將降低這項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實施全民健保的英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精神衛生服務供需嚴重不足的情況,因此在2004年又制定了《組織與提供心理治療》文件,將心理治療服務從醫院擴展到社區和各個機構,提供專業服務的人員包括了精神科護士、心理治療師、合格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音樂或戲劇治療師、合格的職業治療師和合格的社會服務人員。醫保費用的籌資也從簡單的稅收和財政支付擴大到了社會籌資、保險和其他渠道。
對於有782萬心理治療需求的江蘇和1.4億心理治療需求的中國來說,要積極解決心理健康議題 ,醫保支付心理治療還隻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