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上任期最短首相”特拉斯辭職一天後,全球第八大經濟體也迎來變化。
當地時間10月21日,意大利兄弟黨領導人焦爾吉婭·梅洛尼被任命為該國首位女性總理,並於22日上午正式宣誓就職。梅洛尼和她所在中右翼聯盟的勝利,意味著意大利將進入二戰墨索裡尼倒台以來最右翼的政府,引發歐洲“政壇地震”。
與此同時,意大利正籠罩在“經濟地震”的擔憂之下。
與英國相似的是,意大利現在正飽受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的困擾,梅洛尼政府需要在優先經濟增長和財政審慎上取得平衡。按照之前的選舉承諾,意大利兄弟黨將通過“減稅增支”的政策減輕企業負擔,這引發歐洲不少國家的質疑。
意大利首位女性總理會成為該國“鐵娘子”,還是意大利版“特拉斯”?同樣面臨高通脹,梅洛尼政府會像特拉斯一樣,用減稅來對抗經濟衰退嗎?在眾多變數之下,意大利經濟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引發關註。
意大利新政府,接手經濟“爛攤子”
意大利是歐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在今年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影響下,意大利經濟正承受沉重負擔。除了能源危機以外,經濟方面最引人關註的是通貨膨脹、衰退風險、債務壓力問題。
意大利國家統計局發佈的9月通脹初步統計數據顯示,當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含煙草)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8.9%,“幾乎所有產品領域都面臨通脹日益加劇的情況”。剔除能源和生鮮食品價格的核心通脹率也在不斷攀升,從8月的4.4%升至5%。
意大利9月通脹水平的增長主要受到食品、文化娛樂和個人護理服務價格上漲的推動。其中,食品、家居和個人用品價格同比上漲11.1%,創1983年7月以來新高。通脹高企,直接影響了意大利民眾的基本生活。
意大利今年9月通脹率達8.9%續創新高 TradingEconomics網站截圖
能源價格和通貨膨脹等問題還會壓制意大利企業生存空間,加劇經濟衰退風險。
意大利零售業組織商貿聯合會表示,從現在起到2023年上半年,能源價格上漲引發的通脹可能導致意大利至少12萬家小型企業倒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表示,意大利所承受的通脹壓力之大,可能會讓該國在明年陷入技術性衰退。
意大利工業家總聯合會最新報告,已經將該國明年經濟增長預期從4月的1.6%下調至0。
意大利還是一個債台高築的國家。
意大利背負著超過2.7萬億歐元的巨額債務,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50%。在歐元區范圍內,這一比例之高僅次於希臘。據統計,意大利中央政府債務規模達2.67萬億歐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
意大利面臨債務壓力,圖源:中信建投
“沒有經驗”,意大利新政府的經濟工作受歐洲質疑
意大利中小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等壓力面前,撥款、減稅成為保企業的重要策略。在“緩解”經濟焦慮的同時,這卻加大了財政焦慮。
意大利政府此前已經計劃撥款660億歐元,通過超出預期的強力優惠稅收措施,來幫助家庭和企業應對能源危機。此外,意大利工業家總聯合會還要求追加400億到500億歐元,保護更多企業免於倒閉。
大額的減稅、支出,難免意味著政府要用借貸來支撐開支,債務壓力將繼續上漲。
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到4%上方圖源英為財情
經濟增長優先,還是財政審慎優先?這是意大利新政府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據報道,梅洛尼曾在競選過程中承諾,當選後將立即著手緩解民眾和企業面臨的能源和其他生活成本壓力等問題。她所在的政黨聯盟還提出了一系列減稅和增加福利的財政政策,包括降低企業稅和收入稅等等。對此,市場已經表露了自己的擔心。
9月26日選舉結果出爐後,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近18個基點至4.694%;同時,作為衡量債務風險重要指標的意大利和德國兩國10年期國債利差,在當日創2020年4月來新高。
當經濟壓力上升時,歐洲債務問題往往水漲船高圖源西部證券
梅洛尼沒有上過大學,之前從事過保姆、攤販、調酒師等多職業。雖然她是一位年輕的政客,但她的從政生涯,一直在和“青年事務”打交道。解決好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也許是梅洛尼避免成為“特拉斯第二”的關鍵之一。
巴克萊(Barclays)歐洲經濟學家薩皮奧表示,新政府將不得不在“優先考慮增長和優先考慮財政審慎之間取得平衡”。對於新上台的政府,歐美各界難免存在質疑聲音。
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賴希林(Lucrezia Reichlin)表示,“新政府上台的時機不好。即將迎來的是烏雲密佈,沒什麼值得樂觀的地方”;在倫敦國王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塔拉尼(Leila Simona Talani)看來,“他們(梅洛尼新政府)沒有經濟經驗。”
Teneo是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政治風險咨詢公司,其聯合主席皮科利表示,“雖然梅洛尼是一個很好的溝通者,但她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且沒有太多的經驗,所以可能不會享受太長的政治蜜月期。”
特拉斯翻車在先,但意大利仍存在變數
減稅背後,是意大利和英國攤上同一道題:高通脹下如何保經濟?
特拉斯政府“翻車”在先。
在特拉斯政府看來,擺脫經濟衰退和社會問題的關鍵在於經濟增長。英國經濟的問題在於經濟增長太慢,沒能為公共服務的支付等提供足夠的支撐。那麼最重要的對策就是減稅,通過降低企業負擔來增強企業活力,改善經濟長期的發展狀態,“功在千秋”。
痛苦的是,“利害在當下”。
減稅意味著市場上的錢會更多,這可能會抵消英國為抑制通脹付出的努力;更棘手的是,減稅之後,政府的錢從哪裡來?少了稅收這個選擇,那麼隻能通過借款來填補公共開支的缺口,在加息潮流中,這將推升英國的債務風險。
特拉斯政府迎來的結果就是市場信心大跌,英鎊和債券雙雙受挫。
在一些人看來,英國是G7中債務比重第二低的國家,它的“下場”尚且如此。債務比重更大的意大利,如果要進行大規模開支、減稅和借貸來刺激經濟增長,未來需要面臨的壓力恐怕隻會有增無減。
今年一季度,英國債務與GDP的比值為99.6% 圖源英國國家統計局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和意大利經濟現狀的相似性尚且存在一定爭議。日前英國某媒體卻用富有爭議的一系列操作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導致英國和意大利各界“在線互撕”。
英國媒體刊文稱,脫歐後的英國與政局動蕩混亂、經濟增長乏力的意大利越發相似,特拉斯也被畫成“百夫長”(古羅馬軍隊中的百人隊隊長)的形象。在意大利網友看來,這是“惡意碰瓷”,眾人怒斥英國媒體充滿對意大利的刻板偏見,傲慢自大、無禮至極。
面對經濟困境,意大利新政府已經啟用技術官僚,例如由前經濟發展部長焦爾傑蒂出任經濟部長,借此向外界釋放了努力發展經濟的積極信號。包括意大利新政府是否會不顧財政狀況、不顧經濟形勢,沿襲競選承諾來“討好”民眾,其實也都存在一定變數。
前路困難重重,但意大利經濟改革到底會通往何方,顯然仍有待更長時間跨度的觀察。
長期關註出海,在急劇變化的競爭環境中,為大家提供一手資訊、鏈接頭部企業。點擊鏈接留下您的交流與合作訴求,我們將與您聯絡,同步最新行業動態和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