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家德國生物技術公司的創始人在接受采訪時稱,他們針對癌癥的疫苗可能2030年前上市。這新聞上了熱搜,很多人對此非常振奮:終於有希望打一針就不得癌癥了!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這個夢想,但真是這樣麼?
其實,大家誤解了。這條新聞說到的癌癥疫苗是“治療性疫苗”,而非我們小時候打的乙肝、小兒麻痹這樣的“預防性疫苗”。
預防性疫苗
很多人理解的疫苗,就是“預防性疫苗”:健康人打了疫苗,就能預防某種病,主要是針對致病的細菌和病毒。
癌癥有沒有預防性疫苗呢?也是有的。目前有兩種,就是能預防肝癌的乙肝病毒(HBV) 疫苗(中國70%左右肝癌和乙肝病毒相關),和能預防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99%的宮頸癌和人乳頭瘤病毒相關)。
但這兩個疫苗其實嚴格來說應該算是病毒疫苗。它們也隻能預防癌癥裡很小一部分亞型。直接打一針就啥癌癥都不得的想法很美好,但不現實。
為什麼呢?
因為疫苗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特異性——一種疫苗,往往隻對一種病原體有用。
廣譜的癌癥預防疫苗不現實,就是因為癌癥其實不是一種病,而是很多疾病的組合。每個人的癌癥其實都不太一樣。
疫苗的成功,利用的是人體免疫細胞的記憶功能:就像聖鬥士不會被同一招數擊倒兩次一樣,人通常情況下不會被同一種病毒或者細菌擊倒兩次。
很多人小時候都出過水痘,都知道一旦出了水痘,燒一退,這一輩子都不會再得水痘了。為啥呢?
因為人第一次被水痘病毒感染後,免疫系統不僅會成功清除病毒,還同時牢牢記住了這種病毒的樣貌特性,下次一旦有任何水痘病毒再次侵入人體,免疫系統就會迅速應答,把它謀殺在萌芽中,因此一輩子都不會再得水痘了。第一次得水痘的過程,就是人獲得對水痘病毒終身免疫的過程。
當然,沒人希望各種病都得一遍從而實現免疫。受罪不說,有些病還是致命的,沒有第二次機會。所以科學家發明了疫苗。
疫苗通常不致病,但長得和真正致病的病原體幾乎一模一樣,足以引起免疫反應(所以接種疫苗後經常發燒),也會引發免疫記憶,因此等真的病原體出現的時候,免疫系統會迅速識別並清除,就如同得過這種病一樣。
不可能有一種疫苗能預防所有的癌癥,就像不可能有一種疫苗能預防所有細菌/病毒感染一樣。
治療性疫苗
預防癌癥的疫苗這麼難,那在開發癌癥疫苗的公司在幹什麼呢?
他們在做的是“治療性疫苗”,也就是在癌癥發生後,用於防止癌癥進一步發展和復發。它針對的對象,不是健康人,而是腫瘤患者。
目前幾乎所有在臨床實驗的癌癥疫苗都是“治療性疫苗”,它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叫“腫瘤特異抗原疫苗”,和“腫瘤相關抗原疫苗”。
其中目前比較熱門的一類叫“腫瘤新抗原疫苗”,一種高度個性化的腫瘤特異抗原疫苗。
2017年,美國和德國的兩個團隊同時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第一次臨床證明了針對腫瘤的“個性化疫苗”臨床試驗取得重大突破:一組高危的皮膚癌患者,在接種疫苗後,體內針對癌細胞的特異免疫反應大大增強!好些人的腫瘤沒有再復發。
什麼是腫瘤新抗原呢?
我們都知道,癌細胞是基因突變的產物。
人的每個細胞裡,DNA用T,C,G,A字母(足足30億對),拼寫出了一部完美的文學作品:“人體細胞生命指南”。
這個指南,告訴細胞什麼時候分裂,什麼時候遷移,什麼時候死亡。維持著人體正常運行。
但癌細胞不老實,它通過改變T,C,G,A的排列順序,來修改這個指南,導致不該分裂的時候分裂,不該遷移的時候遷移,甚至獲得永生。
打個比方,正常細胞指南的一部分是這麼寫的:“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有些細胞發生了突變,變成了:“菠蘿,菠蘿,菠蘿,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菠蘿”正巧有強大能量推動細胞生長,它就是所謂的致癌驅動突變,這個攜帶新指南的細胞,就成了癌細胞。
這時候,如果人體免疫系統能及時發現這個指南出錯了,癌細胞就會被幹掉。但很不幸,由於種種原因,免疫系統很多時候識別不了驅動突變。
或許因為“菠蘿”看起來人畜無害,被漏掉了。癌細胞因而生長起來了。
沒辦法了麼?
也不是。癌細胞的突變通常不會這麼精確,它在把 “鵝”變成“菠蘿”的時候,也會隨機改變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詞(DNA)。
比如張三的癌細胞變成了:“菠蘿,菠蘿,菠蘿,曲頸向天歌,白板浮綠水,紅中撥清波。”
“白板”也好,“紅中”也好,本身對癌細胞生長沒有影響,純粹隻是個副產物。但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突變,可能就是治愈癌癥的關鍵。因為正常細胞的生命指南中沒有麻將,免疫細胞知道,如果看見麻將牌,這個細胞肯定不正常。
純屬碰巧,癌細胞把“毛”突變成“板”,“掌”變成“中”,居然拼出了“白板”和“紅中”。
這意外幫助免疫細胞識別了癌細胞。
“白板”和“紅中”這種癌細胞特有的,幫助免疫細胞識別癌細胞的信號,就叫做腫瘤新抗原。
由於每個患者產生的新抗原是不同的,有的是“白板”“紅中”,也有的是“發財““幺雞”。激活對抗“白板”的免疫細胞,對攜帶“幺雞”突變的癌細胞是無效的。所以,“腫瘤新抗原疫苗”需要定制。
目前,各種各樣的“腫瘤治療性疫苗”還在試驗中,距離上市還有一段距離。
近年,隨著新冠疫苗的研發,mRNA技術被推到了前沿,展現了一些獨特的優勢,很多做疫苗的公司將該技術用到了癌癥疫苗的研發上,有些看到了不錯的早期試驗效果。如果成功,那將配合現有的治療手段,將越來越多的癌癥變成慢性病,甚至實現臨床治愈。
無論這個時間是2030、還是2040,都非常值得期待。
致敬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