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一家美股上市的創新藥公司Zymeworks,“炒”掉了原CEO Ali Tehrani。接替原CEO的是Kenneth Galbraith:一位操盤過多家Biotech賣身的資本老炮。
每當一家董事會改變管理層,無非會發生兩件事:要麼公司需要新戰略,要麼可能準備“出售”。Zymeworks更換管理層的目的,可能在於後者。
今年4月,Zymeworks收到了All Blue Falcon FZE 的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提議,收購價格對應的市值為7.7億美元。
看起來,這是一筆極佳交易。當時,Zymeworks市值在3億美元附近徘徊,該收購價格已經比市場價高出1倍。投資者對於這筆收購案也是頗為期待,二級市場以單日漲幅25%的表現作出回應。
遺憾的是,該收購案最終被新CEO Kenneth Galbraith義正言辭的拒絕,原因是:他認為公司的平台價值被嚴重低估了,稱該提議“缺乏可信度”、“投機取巧”。
也可以理解。一直以來,Zymeworks因為技術平台實力備受資本市場關註,其二級市場市值一度接近40億美金。
不過,在資本市場過於“理想主義”或許不切合實際。如今,Zymeworks股價又回到了解放前,市值一度跌破3億美金。
因技術平台而備受追捧,市值一度達36億美金
2017年,於紐交所上市的Zymeworks備受市場關註。
雖然成立至今尚未有產品獲批上市,但其已於默沙東、輝瑞、GSK等多家大藥廠簽訂合作協議,首付款拿到手軟。很顯然,Zymeworks有兩把刷子。
的確如此。大藥廠們青睞的,是Zymeworks旗下的Azymetric 、ZymeLink 等開發“多抗”和ADC藥物的技術平台。
正所謂,單抗看靶點,雙抗、ADC看平台。多抗、ADC藥物因為結構的特殊性和多樣性,潛在問題多如牛毛,解決研發技術問題的平台也是百花齊放。
看上去,Zymeworks旗下的眾多平台,就有望在藥物研發中帶來“減毒增效”的效果。
例如,Azymetric平台可以將單特異性抗體,轉化為雙特異性抗體,同時結合同一目標上的多個不重疊表位,起到提高腫瘤特異性靶向和療效,同時降低毒性和耐藥性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Azymetric 開發的雙特異性抗體,還保留了單克隆抗體的理想藥物樣特性,包括長半衰期、穩定性和低免疫原性潛力。對此,公司表示“增加了研發成功的可能性”。
ZymeLink平台則是一套專有的細胞毒素、穩定的接頭和偶聯技術,有望提供增加遞送效果,和減少脫靶效應等優勢。憑借這一技術,Zymeworks獲得2019年世界ADC獎最佳平台技術獎冠軍。
另外,Zymeworks還擁有PROTECT(能在減少全身毒性的同時提高療效)、EFFECT(主要作用是定制和優化免疫反應)技術平台。
Zymeworks四大技術平台並非相互獨立,而是互相兼容。例如,Azymetric與ZymeLink結合,可以開發雙特異性ADC藥物。
不僅眾多藥企對於Zymeworks充滿期待,資本市場也是如此。
2017年上市之初,Zymeworks市值不到5億,但隨後市值不斷攀升。2021年3月,在生物科技投資熱潮頂峰時刻,公司市值一度達到36.4億美金。
市值縮水至3億美金,再“好”的技術平台也需要產品支撐
盛極始衰是規律。去年年初開始,在宏觀政策等眾多因素影響下,美股生物科技行業景氣度大幅下行,醫藥公司股價跌跌不休。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蕭條中,Zymeworks沒能幸免於難。時至今日,Zymeworks市值隻剩下3.22億美金。不過,這背後不僅是行業因素,更有公司自身原因:
Zymeworks備受市場關註的技術平台,看起來並不如想象中能打。
Zymeworks最核心的產品是ZW25(Zanidatamab)和ZW49。Zanidatamab是一款通過Azymetric平台研發的新型靶向HER2雙抗,可以同時靶向HER2胞外區域的亞基2和亞基4的兩個不同表位,有可能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ZW49則是基於Zanidatamab開發的一款雙靶點HER2 ADC,將 zanidatamab 的獨特設計與專有的ZymeLink細胞毒素和可切割接頭相結合。
根據公司設想,這一設計有望產生“增加HER2結合密度、誘導HER2受體聚集”等諸多作用,從而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對此,Zymeworks也是信心滿滿,認為ZW49是同類最佳的HER2靶向ADC。但事實告訴我們,豐滿的理想背後,往往是現實的骨感。
9月4日,公司發佈的2022年ESMO摘要披露了ZW49治療HER2+患者的一期臨床數據。結果顯示,ZW49的確起到了減毒的效果,不到10%患者產生3級以上副作用,並且不會像DS8201一樣出現間質性肺炎。
不過,ZW49似乎沒有起到“增效”:29名接受2劑治療的患者,ORR(客觀緩解率)僅為28%。
要知道,在HER2 ADC領域,最能打的DS8201,各適應癥ORR基本都超過50%。ZW49的臨床數據,甚至“打不過”國產ADC。
這不僅意味著,ZW49一期臨床數據基本已經宣告ZW49退出HER 2 ADC領域的爭奪;更意味著,其平台與成功商業化之間或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9月6日,受該消息影響,Zymeworks股價跌幅達28.85%,加速了公司市值的縮水過程。
錯過7.7億美元收購,Zymeworks還能重回巔峰嗎?
與所有Biotech一樣,Zymeworks在股價大幅下跌之後,壓力正越來越大。對於生物科技公司來說,由於沒有產品獲批上市,能走多遠嚴重依賴再融資。這也是Zymeworks的困境所在。
截至2022年6月末,Zymeworks賬上現金資產為2.24億美金。看上去,Zymeworks的資金還非常充沛。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僅今年二季度,Zymeworks經營性現金流為凈流出1.10億美金。而目前Zymeworks推進的三期臨床並不多。
這也意味著兩點:其一,Zymeworks暫時難以自我造血;其二,公司還需要持續燒錢才能上岸。
此前,市場對於Zymeworks期待是被並購或進行再融資續命。如今在收購遇阻後,公司要想繼續走下去的路徑,或許隻剩下一條:需要在充滿挑戰的融資環境中,至少再進行一次重大融資。
但在錯過7億美金收購要約之後,Zymeworks不僅市值越來越低,並且“技術平台”看上去也沒有想象中能打,再融資難度無疑也在加大。
好的一點是,Zymeworks新的管理團隊正在尋求更新公司戰略,大刀闊斧的進行精簡戰略進行“節流”。
那麼,在Kenneth Galbraith的努力下,Zymeworks還能夠重回巔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