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拼多多宣佈做海外跨境電商——Temu開始,其勢頭就一直高漲。
Temu於10月17日星期一在iPhone應用商店中排名第一,領先於亞馬遜、Shein和沃爾瑪。它在iPhone和Android應用商店中排名前10位已超過一周。
低價和廣告雖然帶來了短期流量,同樣做低價電商的Wish卻已經迎來用戶大量流失和業績虧損,Temu的前景似乎並不明朗。至少在海外社交媒體,Temu還沒有引起用戶廣泛的討論,而低價帶來的質量隱患已經出現。
一、KOL、廣告帶來的下載量
即使下載量在iPhone中排名第一,但Temu的迅速崛起幾乎完全是由廣告推動,該應用程序尚未在社交網絡上流行起來。
以Facebook為例,電廠以“Temu”為發帖關鍵詞搜索發現,與Temu電商相關的發帖隻有4條,內容以分享領取現金的活動為主,且評論和轉發最多隻有1次。可以說,在北美市場,它並沒有引起用戶的使用關註。
Facebook截圖
與之對應的是,近兩周Temu在海外社交媒體的投放非常多。比如Youtube上近期就有很多Temu的開箱視頻。根據Youtube的規則,在線電商通常會選用直接投放和鏈接兩種。目前很多Youtube開箱視頻就在推薦首頁直接放上“TEMU”的logo。
業內人士告訴電廠,類似視頻中直接帶Logo的開箱,基本都屬於投放。官方也會相應減少類似視頻的流量權重。在TikTok,Temu聯手網紅推出的try-on haul(開箱試穿變裝)活動也非常多。
在美國論壇Reddit上,也出現了大量以“下載Temu App返現”為標題的帖子。點擊進入後領取邀請碼,返現金額會取決於拉到的人頭數,一般為2~50美元不等。
網站截圖
而在拼多多內部,今年上半年開始,就已經有內部運營轉崗開始做海外KOL的對接;上個月開始,拼多多也特意設置了海外用戶增長的職位。
根據媒體報道,9月Temu的投放預算就達到了10億人民幣,未來一年這一預算會超過70億,主要用於公域流量獲客以及內容型投放。
但是這種強投放模式換來的用戶,是否能夠持續?
2010年成立的Wish,和Temu定位相似,針對美國的低消費群體,商品價格低至1美元,其貨源也大多來自於中國。第三方數據顯示,Wish是多年來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序,但流失率也非常高。
Wish的整個平台流量大部分都來自Facebook和google廣告,低價吸引的流量又因為低質量而在今年反撲式地流失。Wish今年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中顯示,其季度營收為1.34億美元,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9.57%;凈虧損9000萬美元。
二、復制國內低價活動
9月1日,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正式在海外上線,該平台命名為Temu,App Store應用詳情頁顯示意為“Team Up,Price Down”,與國內名拼多多的意思相近,即買得人越多,價格越低。
Temu的引流方式很簡單——便宜。Temu供應商告訴電廠,Temu要求提供比1688更低的供貨價。
在Temu上,1美元以下的商品比比皆是,比如0.49美元的小型加濕器、0.99美元的外套和2美元的拖鞋。同樣的商品,也會比亞馬遜或者國外其他電商平台便宜。比如Etsy賣10美元的飾品,Temu隻賣1美元。正常類目中,Temu手機殼、項鏈、戒指等日常物品售價不到5美元,而女裝類目的產品售價也基本維持在10美元以下。
此外,Temu推出了“1美分選1”的優惠活動,每個賬號都能花0.01美元選一件商品,還包郵。Temu為新用戶提供了30%的折扣力度。
雖然國內流行的“砍一刀”活動還沒有復制到海外,但是Temu也推出了分享鏈接打折的活動,隻要將鏈接分享給朋友,雙方最低都能享受40%的折扣,這點類似國內拼多多的拼單功能。
在快遞和物流方面,除延遲交貨可全額退款外,Temu的免費送貨服務檻已經從最早的49.9美元包郵下調到後來的29 美元。
三、選品尚並未出新
Temu尚未在北美市場形成較大社交媒體關註的重要原因是,它在選品上並沒有創新。相比於專註於平價服飾的Shein,和早已深耕低價領域好幾年的Wish,入場較晚的Temu一開始定位做全品類,也意味著它沒有在深耕單一領域。
11月1日是西方萬聖節,這是Temu上線後的第一個西方重要節日。在亞馬遜上,萬聖節相關的搜索已經連續兩周位列搜索榜第一名。Temu內部對萬聖節也非常重視,將萬聖節作為流量切入點。
同時間內,Shein和Whis等跨境平台並沒有將萬聖節作為主推。有供應商透露,如果以萬聖節、聖誕節等產品去入駐Temu,會更容易被審核通過。而萬聖節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Temu在西方市場和社交媒體打響的一個重要機會。
Temu截圖
不過,目前來看,Temu並沒有借此出圈。在相關萬聖節熱銷產品中,Temu也隻有一款手鏈沖上熱銷前十。
四、紅利期已過,質量危機仍在
跨境電商專家、點石出海CEO曹光耀將2013年~2015年前後崛起的一批中國跨境電商公司理解為買量模式的成功,他們都抓住了歐美移動互聯網早期最便宜的社交媒體低價流量。Shein、JJ'S House、Floryday都曾是這個模式的受益者。
但Wish從2020年月活超過1億一路下跌到2022年月活2700萬,營收和月活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消費者信任下降。
Temu雖然在刻意避免重走Wish的老路,在選品上增加了更多門檻。但是低價帶來的質量問題是商業模式上的頑疾。一位Temu用戶透露,其購買的第二箱Temu產品,幾乎一半都“踩雷”。因此,部分用戶在幾單之後,又選擇去其他平台購物。
“拿到包裹就很失落,包裝簡陋到已經破損,裡面的產品質量不忍直視。隻能說商品圖片真的僅供參考。”Temu用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道。因為商品質量問題頻發,用戶甚至還會把Temu“踩雷”產品分類分享。
購物體驗通常會影響電商平台的復購率。雖然目前Temu的下載量猛增,但是用戶復購率如何還尚未可知。拼多多官方回應電廠稱,不方便對外透露。